不回避问题,传播真实中国形象 《行进中的中国》第二季海外收视表现亮眼
记者 钟菡
纪录片《行进中的中国》第二季中文版8月16日起在东方卫视播出后,5集节目五周蝉联全国省级卫视22点档后节目收视排名冠军,英文版自9月11日登陆Discovery平台众多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周末黄金时段以来,5集整体首播收视率超过节目播出前四周时段平均收视率70.6%,重播收视率超过节目播出前四周时段平均收视率103.75%。
昨天,在《行进中的中国》第二季研讨会上,业内专家认为,作为一部“硬核”话题纪录片,亮眼的海外收视表现,开辟了中国外宣走向世界的新途径。
主动回应国际关切
系列纪录片《行进中的中国》是上海广播电视台国际传播方面的一个品牌IP。此次SMG与Discovery联合出品的第二季节目选取了中国各地在过去十年里取得的成功经验典型,进一步向世界介绍真实的中国和中国治理经验,充分展现出中国是全球合作的受益者、贡献者与推动者。
“在内容创作过程中,我们与Discovery梳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解、偏见,甚至是抨击,最后确定了这样一条创作思路:不避讳敏感问题,针对这些质疑和挑战,中国媒体、政府官员、社会各界越愿意真诚地与国外受众讨论,对方也越愿意相信你说的话。”总导演陈亦楠说。
上海市广播电视监测中心主任董亮也认为,《行进中的中国》第二季善于发声,用客观事实给出权威回应。比如一些西方国家散布、渲染“中国威胁论”,该纪录片在第三集中选取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作为佐证,体现中国科技创新的拼劲与闯劲,阐述科学造福人类,传递携手合作理念。同时,节目不规避、不掩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考验。比如生态篇中直面鄱阳湖十年禁渔,渔民就业及生活保障问题带来的考验,主动探讨中国如何在长远环境和中短期利益间做出平衡,体现负责任大国态度。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传播中心主任吕新雨认为,《行进中的中国》第二季承接了上海国际传播纪录片开创的借船出海战略,创造了一种中国主流电视台与西方主流话语对话的新形式。
提供讲述中国故事新维度
相比第一季,第二季在制作与传播方面再升级,尤其注重用世界的语态讲好中国故事。在中国工作生活了25年的英国导演罗飞(Arthur Jones)担任该纪录片主持人,跨越中国大江南北进行深入观察和采访,走进故事人物生活工作的场景,和他们一起做事,一边走路、一边交谈。主持人更多的时候是聆听者和故事场景的参与者。镜头着力表现故事人物叙述时主持人的细微表情变化,他们与故事人物同喜共悲,这样的处理方式极大增强了纪录片的戏剧性和感染力。
第二季的成功,在于讲好了一个个中国故事。比如香港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创业,鄱阳湖水域生态治理让“捕鱼人”变成“巡护人”,“城市美容师”张雷得益于住房保障政策在中国超大城市安心居住生活等。一个个具有代表性的个案以小见大,由点及面,生动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初心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罗毅看来,《行进中的中国》第二季为纪录片提供了讲述中国故事的新维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快速发展及其背后治国理政的中国哲学、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一直是最吸引全球关注的中国故事,也是纪录片国际合拍的重要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