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平整了,积水少了。防汛应急队响应快了,抢修更高效了,降雨检测更智慧了……这是2022年汛期群众的体验。2022年的汛期从6月1日持续至9月15日,共107天,本市共出现51场降雨过程。期间,西城区统一指挥调度,全面排查防汛安全隐患,补短板、强弱项,做好预案,做好突发情况的处置,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城市运行平稳有序。
用好组合拳 道路积水少了
2022年汛期期间,广外街道陆续消除了9处积水点。多条老路焕新,告别了坑洼与积水,居民走起来舒服,心里舒坦。道路平坦,离不开居民的积极参与,以及街道、社区党委、产权单位的共同努力。
椿树馆社区广南69号楼和广外南街51号楼的居民感受很深。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广南69号楼,因年久失修导致院内道路破损、沉降,排水口高于路面。一到下雨天,积水漫过脚踝,出行十分不便,居民犯愁,防汛人员也心急。
为了彻底改变这一局面,椿树馆社区党委带领居民自治组织“汇益家”召开议事协商会,邀请居民建言献策,“如何布线、怎么修,居民讨论,形成共识才能动工。”社区党委书记毕枫说。
为解决积水问题,椿树馆社区也曾找到产权单位,但因为各种原因,收效甚微。2022年,社区党委果断“吹哨”,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协调原产权单位共同“会诊”。双方坐在一起,共同摸清地下管网走向,分析淤塞原因,商量解决方案。
6月25日,道路和管线改造工程启动,将小区路面坡度加高,渗水井改造为直排井,使雨水能及时排走。6月30日,施工全部完成。之后的几个雨天,尽管雨水较大,但院里没再出现积水。“涝”心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在椿树馆社区内还有一条“闹心路”。广外南街51号楼东门前一条长约100米的道路,出现了地砖松动、破损现象,一下雨就积水。
椿树馆社区党委继续“吹哨”,街道相关科室、产权单位共同“报到”。经过协商,大家一致通过了“拆除原有破损步道,彻底修整”这一方案。改造方案也吸纳了“汇益家”民主协商出来的建议,“最初的方案计划铺沥青,但是居民反映渗水砖更好。经过讨论,方案修改为铺装渗水砖。最终的效果非常好。”毕枫说。
为最大程度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工人加班加点,最终在3天内完成了道路的重新铺装。8月17日傍晚,崭新的道路“亮相”,吸引了不少居民来“围观”。“这条路终于平整了,下雨不愁了。”人群中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就在第二天,北京迎来降雨,新铺设的渗水砖将雨水全部“消化”,路面不再积水。更令毕枫欣喜的是,居民不仅为新路点赞,还计划维护好道路。“大家共同参与铺装新路,因此格外珍惜成果,要与产权单位共同维护好。”居民王女士说。
2022年汛期前和汛期期间,广外街道根据市、区历次防汛气象会商及防汛调度要求,及时组织安排社区、物业单位、园林、环卫等相关责任单位对辖区内的排污管道、化粪池、雨水箅子、危树等进行了排查和应急处理,同时,还结合老旧小区改造之际,利用市级资金对辖区8个小区老化比较严重的雨水管线和坑洼不平的道路进行了更换和改造,从而确保了汛期期间各类汛情较往年在数量上大幅度减少。
“防汛工作之所以能够顺利开展,除了区里和相关责任单位的大力支持,最主要的就是拥有一支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广大干部群众队伍。”广外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科长黄万武说。
和时间赛跑 应急响应更快了
摸排防汛隐患点、做好物资储备分发、制定防汛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防汛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每年陶然亭街道都会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明确责任分工,理顺流程机制,积极备汛、防汛,确保每一个环节都高效顺畅。
汛前准备工作按部就班,只要打好提前量就能够做好,而进入汛期就需要时刻备战,遇上险情更得和时间赛跑。这就对应急抢险队的快速反应和排险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平园小区有积水情况,请尽快前往排险。”7月27日凌晨2点,接到消息,应急维修抢险队和街巷物业应急队立马赶往现场,经排查发现,因雨下得比较急,排水不畅引发积水问题。打开雨水箅子清理杂物、开启排水泵,使用脸盆、水桶等工具往外淘水,两队应急人员冒雨作业,很快就排除了积水倒灌险情。
7月27日晚上,在红土店社区也出现了积水情况,应急维修抢险队派出了10多名队员,很快就完成了排险工作。“队里有41名队员,赶上雨天,夜里都会留一多半人值守。”队长周金宝介绍,为了保障汛期安全,应急队时刻备战,站点也配备了三轮车等交通工具,以便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抢险点。
“大家都是老手了,操作设备都没问题,但越是熟练工越容易麻痹大意,多次演练让大家心里更有底。”为了确保防汛工作高效开展,早在2022年汛期到来之前,周金宝就挤出时间不定期组织队员演练防汛工作流程。从安全帽、绝缘手套和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到设备检查维护,再到检查避雷设备、苫盖屋顶和清理积水,周金宝挨个做演示,并让队员上手操作。同时,街巷物业应急队也在通过巡逻,提前排查风险隐患。“疏通管道、摸排隐患点建立台账,把这些事做在前头,汛期紧急排险就会更及时和高效。”陶然亭街道街巷物业副经理王冬雪表示,防汛工作容不得丝毫松懈。2022年入汛以来,除了安排巡查,他还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做到心中有数。
据了解,陶然亭街道共有10支防汛应急队伍,总计757人,汛前积极备汛,汛期高效排险,切实保障了辖区居民平稳安全度汛。
全方位体检 防汛度汛更安心了
“房屋修好了,雨再大也能睡个安稳觉。”近日,虽然汛期结束,但天桥街道留学路社区工作人员又对汛期重点点位进行了复查,走到储子营胡同时,被刘先生“拦”了下来,这次他是为了表示感谢的。
原来,刘先生的房屋因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汛期到来前,留学路社区党委书记王玉华带着包片主任入户巡查时发现,房屋不仅有漏雨的风险,墙体也很有可能会出现坍塌,刘先生家中有老人和小孩,为了不影响家庭正常生活,需要赶在汛期前,紧急对房屋进行翻修。“北京汛期集中在七八月,6月上汛以来,我们就将这个点位划归为重点区域,标记在防汛台账中,但因为涉及的产权单位,需要与住户详细沟通修缮细节,动工有点延迟。”王玉华介绍。
6月底的一天夜里,留学路社区接到街道防汛专班橙色预警通知,紧急开启24小时值班,为刘先生一家做了临时转移。大雨过后,社区积极向街道防汛专班反映情况,督促产权单位进场施工,刘先生房屋问题得以解决。“为了让我们平稳度汛,社区工作人员来来回回跑了不下十次,汛期前摸排房屋情况,带着专业人员来了解情况,帮我们跟产权单位协调沟通,紧急情况下帮我们做转移,紧盯施工进度,还拟定协议书保障双方利益……他们干事细致,服务周到,值得好评。”刘先生说。
据王玉华介绍,留学路社区属于平房区,老旧院落多,需要修缮的房屋也多。为了保障居民平安度汛,他们会提前一个月挂账摸排,了解居民家情况,并将重点区域标记出来,集中“盯梢”,重点巡逻。在物资储备方面,沙袋和苫布的使用率最高,主要因为超大暴雨来袭时,老旧房屋容易出现漏雨或院落由于低洼而积水。但这些物资只能应急,要想彻底解决问题,还需要从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工作入手,用绣花功夫“修”胡同。从2021年开始,天桥街道在平房院落推进雨污分离管道施工改造,留学路社区积极响应,借助改造施工便利,平整了两百多个院落路面,院落积水问题得以缓解。此外,通过“吹哨报到”机制,留学路社区在天桥街道防汛应急专班的支持下,与多家产权单位建立联系,在清晰权责,划归责任分工后,为多户居民修缮了房屋。“以前汛期摸排,居民说得最多的就是‘修这里,补那里’,现在大伙儿关心的是家门口环境怎么能更美。重点‘账簿’少了,防汛、度汛更安心。”
据悉,在2022年防汛工作中,天桥街道通过“五个到位”全面做好防汛工作,切实打好防汛“主动仗”。部署到位,建立科学指挥体系,制定相关应急预案,明确人员职责,落实值班值守。街道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协调,领导班子成员驻点各社区,指导防汛工作,层层压实责任。排查到位,各社区加大对辖区74条背街小巷、789处雨箅子以及平房院落的巡查力度,对照防汛隐患台账对辖区36处防汛隐患点位进行逐一检查。物资到位,街道防汛指挥部提前做好物资储备工作,要求各单位及时补充沙袋、苫布等防汛物资,确保汛期辖区安全。安置到位,提前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工作,并为转移群众备齐生活用品,做好其情绪安抚和后勤保障工作。同时,工作人员上门看望辖区独居老人,叮嘱他们做好防范工作。宣传到位,各社区通过信息平台宣传以及上门走访等方式,提醒辖区居民做好防范工作,提高群众参与防汛抢险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下一步,天桥街道将持续复查辖区隐患点位,加强管控,为来年平安度汛做好准备工作。
雨水泵站改造投用 检测更智慧了
“今年西城区的两座雨水泵站在汛期前完成了智慧化改造,在中控板上可以看到雨量、客水占比等各项指标,可以更直观、更精准、更高效地进行雨水排放。”北京排水集团第一分公司设备部设备管理员杨杰介绍说。近年来,北京排水集团不断提升设备设施科技化水平,推进辖区两座雨水泵站实现了智能化运行。
广安门雨水泵站位于广安门立交南侧、西二环与西护城河之间的绿化带内,负责承担广安门桥和手帕口桥2座立交桥下道路雨水抽升任务,汇水面积达到8.9公顷。雨水经过桥区雨水口,通过拦污栅后首先进入雨水泵站的集水池,当集水池水位达到2.9米时,泵站内第一台水泵启动,随着水位不断上升,四台水泵依次启动。雨水经过泵站提升后,最终排入西护城河。
近年来,北京市不断提高城市排水设施、设备的运行保障能力,有效应对汛期降雨。广安门雨水泵站附近的雨水口数量由98个增加到292个,抽升能力由2.5㎡/s提升到3.14㎡/s,有效应对60mm左右降雨。2022年汛期前,西城区雨水泵站完成了智慧化改造,通过对自控系统、配电系统的改造,实现分公司指挥部对泵站远程监控调度功能,泵站雨前一键点检快速反馈;雨中结合雨情智能优化“抽升”和“调蓄”运行,具备运行状态“智能监控、异常报警、应急自动响应”能力;雨后调蓄雨水“错峰”“绿色”排放。
改造后的液晶显示屏上,工作人员可通过程序系统读取水泵液位,远程操控水泵进行“一键点检”,并将日期、时间、检查情况等一一记录在系统上,方便随时查看。如果设备出现故障,还能自动报警。“改造前,每次点检都要一点点手动测试,费时又费力,改造后5秒钟即可完成设备点检,提高了工作效率与设备作业的稳定性。”杨杰介绍道。
给轴承加润滑油,检查水泵盘根的填充情况……泵站智慧化后,工作人员并不会因此而放松。北京排水集团第一分公司泵站班副班长赵荣华工作了二十余年,雨前要对设备进行“体检”,下雨时要开展汛期值守,雨停了要维护保养设备,确保设备保持良好状态,可以随时启用。雨情就是命令,为了给防汛工作加上一份“双保险”,一阴天他便会警觉起来,时刻关注天气变化,有时一连备汛就是好几天。
“今年有好几场雨都是夜间下的,期间值班人员要始终坚守岗位,在智慧化操作后进行二次查验,确保设备平稳运行,及时排出管道积水。”赵荣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