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感动上海年度人物获奖者讲述奋斗故事,他们以实际行动筑牢城市软实力 身边凡人善举,汇聚向前奋进之力
记者 吴頔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模范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在这极不平凡的一年里,上海涌现出一大批模范人物和先进群体。日前举行的“光荣与力量——2022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揭晓活动上,获奖者们走上舞台,分享他们执着坚守、逆行而上、无私奉献、坚强奋斗的点点滴滴。他们以实际行动筑牢城市软实力,汇聚起昂扬向上、不断向前的奋进之力,也赋予上海这座城市更多的光荣与力量。
同舟共济,筑起抗疫防线
面对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每一位上海市民与这座城市相携相守,顾全大局、严格自律,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成就了“大上海保卫战”的胜利。
听党召唤,白衣为甲,首位上台的就是已潜心执医30余载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感染管理科科长胡必杰。疫情期间,他作为全国、上海两级医疗救治组专家首批进驻公卫中心,以仁心仁术守护市民健康平安。
一大批“配药侠”也在疫情期间挺身而出。870余名青年组成的上海青联社区代配药品专项志愿行动队连续作战40余天,总服务时长超过9000小时,行驶超过3万公里,累计帮助超过2万个家庭,筑起了一道温暖“防疫线”。
回忆几个月前日夜奔忙、迎难而上的一幕幕,老西门街道曹家街居民区书记周洁百感交集:“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困境,居民的认可、家人的关爱,是我们的底气所在。”在市中心的黄浦区,330个空间狭小、条件简陋的老旧小区,占了全区居民区总数的近六成,疫情防控难度极大。基层干部们挺身而出,承担起服务群众、清零攻坚的重任。
“你既然是医务工作者,为了上前线你就去。”4月初,一条四分半钟的电话录音刷屏朋友圈,电话里的护士陈梦男是香港丽园小区的居民,她打电话给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苗,希望能回医院上班。刘苗“再说我就要哭了”的真情流露感动了许多人。在仪式现场,陈梦男亲手将奖杯交到了刘苗手中:“优秀的社区工作者不仅让居民安心,更是充满温度的‘以心换心’!”
攻坚克难,逐梦星辰大海
在连续奋战25天后,中国商飞公司CR929副总设计师孟庆功不幸突发疾病,倒在了志愿服务的一线。“鲲鹏翱翔,有你辛勤的汗水;奋战防疫,有你奔忙的脚步。你的身影定格在四十载风华,你的名字镌刻进城市的丰碑。”
在上海积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征程中,有一群“追光者”——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羲和激光装置”项目攻关团队。他们打破了最高激光脉冲峰值功率的世界纪录,使中国在相关领域内由跟跑者变为领跑者,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今年3月29日,“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实现了首飞任务的圆满成功。为了实现问鼎苍穹的梦想,研制团队克服一系列困难,将中国的名字刻进星辰大海。
飞驰的高铁诠释着中国速度,也离不开一群特殊的“医生”。长期扎根高铁运维一线的中国铁路上海局上海动车段动车组机械师、工班长张华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以匠人匠心钻研动车组调试和技术革新工作,零差错调试动车组500余列。
凡人善举,彰显城市温度
一例例身边的凡人善举,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为了更好地为市民服务,天山路派出所的二级警长孙礼钢直接住进了辖区内的居民区。8年来,他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20余次,还创建上海首支“百人反诈宣传队”。
在热线电话志愿者的帮助下,一度陷入低谷的视障人士韩颖走出家门。2016年起,她开始带领团队为盲人制作无障碍电影,创作解说词400多万字,制作电影300多部,还原了数以万计视障观众耳边的电影世界。
“帮助弱势群体,维护公平正义,是我当年选择法律专业时的初心。”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上海市法律援助中心、静安区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张玉霞给自己定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每年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只用来接公益案件。
6月28日,在浦东新区惠南镇,公交车驾驶员王国春在行驶中突感不适,急忙告知乘客们下车,随即陷入昏迷,车辆向前滑入河道。千钧一发之际,一群素不相识的人挺身而出……他们见义勇为的一幕,成为网友眼中的“年度温暖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