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记者 施晨露
在近日揭晓的2022年新加坡文学奖上,华人历史学家和教育家王赓武的非虚构作品《心安即是家》获得英文非虚构写作组大奖,91岁的王赓武也成为新加坡文学奖最年长的两位获奖者之一。《心安即是家》由王赓武与亡妻林娉婷合著,是继《家园何处是》之后王赓武回忆录的第二部,讲述了他进入大学前在三个不同国家度过的少年时代。
近期,这两部回忆录的中文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合为《王赓武回忆录》(上下卷)出版,在学界和读书界引起关注。
王赓武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南洋,自小接受古典中文教育和正统英文教育,在东南亚多族群聚居的社会中成长,青少年时期遭逢战乱和动荡,不得不在中国、南洋和英国等地辗转求学。这一独特的生命体验使王赓武得以站在“多重世界”的交汇处,探讨华人在海外安身立命、“寻找家园”归属感等复杂命题。
王赓武的研究广涉东南亚史、海洋史、中国近现代史、海外华人和移民研究等领域,撰有十数部中英文著作。2020年,第四届“唐奖·汉学奖”颁予王赓武,以表彰他“相较于传统上从中国内在观点或由西方相对视角来观看中国,其丰富的学识与敏锐的洞察力,对华人的世界地位的诠释有新颖重要的贡献”。
王赓武在耄耋之年动笔写下的回忆录,对自己既往的历史研究进行了反思:“我大半辈子都在研究历史,觉得过往十分迷人。我想要为自己,也为那些和我同样渴求知识的人们剖析世间万物的道理,然而我感兴趣的道理总是如此宏大,甚至令人生畏。即使是读到王侯将相和市井小民的人生,我也保持批判的距离看待他们,希望从中学得更大的教训。随着时光流逝,我终于了解自己对过去的理解多么片面。”
基于这番反思,王赓武的回忆录充满时代与个人生活的细节,兼具文学与史料价值。在《王赓武回忆录》中,一个问题始终贯穿于叙事之中。那就是在传统和现代之间,东方和西方之间,南洋和故国之间,到底什么是中国,成为一名中国人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