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电力大学教授江友华当选“四有”好教师 他抗癌十年手术三次没落下一节课

来自:解放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06


  记者 徐瑞哲
  他,从一名无线电厂工人成长为博士、博士后、教授,在从教十几个春秋里,抗癌十年、三度手术,却没有落下过一节课。他就是上海电力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江友华。
  家住彭浦新村,他早上5时半坐最早一趟地铁赶往上海电力大学临港校区,8时半准时到达,晚上回到家里已是10时半左右,本该好好保养的身体更显疲惫,他却说:“没事没事,能给同学们按时上课答疑就好。”
  新学期,江友华又担任了《电气检测与节能控制》课程的授课老师。他给研究生上的第一堂课就讲学习态度要端正。4年前,同在这门课上,当课上到一半时,江老师脸色不好、语速变慢,这是他最近一次肝癌复发。而每当江友华再次克服病魔重回讲台,学生们都能发现一个更加乐观向上的江老师。
  作为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得主,江友华在教师节前当选了2022年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
  手术后第5天就出差
  江友华曾在武汉无线电厂工作两年,2006年进入杭州钱江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从事博士后工作,2008年3月来到上海电力大学任教至今。
  2018年1月初,江友华刚经历了第3次肝癌复发的射频消融术,需要静养一段时日。但他一听说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筹划建立校外科研平台以及研究生和本科生校外实习基地,在手术后的第4天就与各企业沟通,次日就与院长崔昊杨到外地单位洽谈事宜,搭乘早晨7时的火车,再坐晚上7时多的火车回沪。
  有人告诫江友华,既然生了那么重的病,就不要那么拼。“如果因为生病就在工作上心安理得地停滞不前,那么跟一个行将就木的人又有什么区别?”江友华直言,“既然老天爷给了我活下去的机会,那么我就不能辜负这份幸运。”
  江友华没有因为生病而要求减少课时,反而每年都达到学院教师平均课时的2倍左右,科研工作量也处于学院教师前列。2014年以来,江友华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获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0项。
  病床上改学生论文
  这些年,学生在学业上若有疑问,即使24时钟声过后,江友华仍能“秒回”进行指导。手术期间,他还坚持在病床上帮学生改论文,直到凌晨3时。研究生的论文被江老师批注最多的一篇达到100多处。
  教学中,江友华探索和创新“电子书院”人才培养模式及研究生—本科生传帮带实训教学改革。他利用自己的科研经费,设计和制作信息类及强电类教学科研平台,免费提供给学生使用。近3年,他带教学生参赛,屡获国奖、市奖。
  在江友华课题组,“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在哪里”等主题研讨定期开展。“教师如果只关心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无疑就像在生产没有方向盘的车子,是极其危险的。”研究生陈博说,“江老师告诉我们,写论文可以使用团队实验得出的数据,这是资源共享;但绝对不能抄袭其他作者的数据成果,这是一个直接关乎人品的问题。”
  虽然重病在身,检查和治疗需要不少开销,但江友华坚持义务捐款,参与宁夏西吉县吉强镇杨河村小学的暖冬计划,5年来资助多位贫困学生。“我少穿一件新衣服、一双新鞋子不要紧,我还有旧衣服、旧鞋子穿。”他经常这样劝人,“少出去旅游一次、少聚一次餐,却可以让贫困生穿得暖,有书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