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在东滩工作18年,钮栋梁打击偷猎、治理生态,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每一个生灵,他都视作家人般呵护

来自:解放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13


  记者 陈玺撼
  上海一年一度的候鸟迁徙季拉开帷幕。为让鸟儿能够安心舒适地觅食、歇脚,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奔忙的人群里,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主任钮栋梁格外引人注目。从2004年来到保护区后,他就没舍得离开。这里的每一个生灵他都视作家人般关爱呵护,保护区便是他的家。
  铁面无私
  2006年冬天,在钮栋梁的带领下,两名涉嫌非法狩猎者被扭送到公安机关,没过几天,就有人扬言要报复。这样的事已不止一次。有人曾当面威胁钮栋梁,也有人跟踪并试图殴打他,甚至有人扬言要砍他一条腿,但他毫不畏惧,誓与恶人斗争到底。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野生动物保护加大了关注与支持力度,保护区开始引入各种先进的技防设备。2011年2月,钮栋梁和同事就通过高清监控探头,拍下了非法偷猎者投撒毒药、交易猎物的全过程,抓到了毒杀包含两只小天鹅在内的44只候鸟的元凶,有效震慑了违法分子。同时,随着崇明全区被划为野生动物禁猎区、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实施等环保政策措施的落地,违法分子的陆路、水路销赃渠道被全部截断。
  敢闯敢试
  互花米草是一种原产于北美大西洋沿岸的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具有极强的繁殖扩散能力。保护区里,竞争不过它的海三棱藨草越来越少。
  钮栋梁再次勇挑大梁,保护区成立了一支由他任组长的工作小组。一开始,小组选择了0.7平方公里的“试验田”,用泥土筑起围堰,将整个区域包围,由人工割掉互花米草,再灌水淹没其根导致腐烂,之后在水中堆砌小岛,补种芦苇、海三棱藨草等本土植物,吸引鸟儿归来。试了七八个月后,以须浮鸥为代表的候鸟就回来筑巢下蛋,还能看到鸳鸯、白骨顶等的身影。
  试点成功后,“围、割、淹、晒、种、调”的六字方针开始复制推广。互花米草生态治理中试一期项目如期完工,经监测调查,该区域当年就记录到水鸟1.3万余只次,分属6目9科38种,成为保护区中部区域夏候鸟的繁殖筑巢场地和鸻鹬类、雁鸭类和鹭类等越冬鸟类的重要栖息地。
  全力申遗
  2013年9月29日,崇明东滩生态修复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涉及的地域之广,资金之大,参与人数之多,创下国内保护区的纪录。作为项目负责人,钮栋梁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该项目成功控制了项目实施区域内的互花米草生长和扩张,形成了近4万亩环境相对封闭、水位可调控管理的修复区。
  截至目前,东滩自然保护区内共记录到鸟类300余种,其中有22种全球受胁物种,18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5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我国履行国际有关公约和协定的重要窗口。在此基础上,东滩将更上一个台阶。2023年,世界遗产大会将审议新一批世界遗产提名地,东滩极有可能成为上海首个世界遗产。
  钮栋梁向记者描绘了保护区的蓝图,其中的核心部分之一是坐落在中兴镇富圩村的村民自然中心,未来将有大量的自然科普教育活动在那里举行,打造一个距离更近的“东滩”。与此同时,保护区内的游览栈道、科普场馆也在全面更新。“自然遗产不应孤芳自赏,保护区是市民共有的生态和精神财富,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