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敦煌女儿》《红色特工》《战上海》角逐文华各奖项 上海队接受全国观众“考核”

来自:解放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58


  茅善玉在《敦煌女儿》中饰樊锦诗。
  记者 诸葛漪
  “见到你,万物沉寂唯你风流,那一刻,心随你走不再回头……”一线高光直射,聚焦于舞台中央一把空椅子,下一秒钟,华发苍苍的茅善玉坐在椅子上,回忆50年人生历程。昨天15时,河北省衡水保利大剧院,上海沪剧院《敦煌女儿》剧组紧张彩排,准备今明参加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茅善玉将角逐“文华表演奖”。
  千里之外的上海,李莉编剧、上海京剧院《红色特工》万事俱备,只等9月11日亮相,角逐“文华编剧奖”。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联合创作的《战上海》整装待发,将赴江苏太仓进行最后一轮打磨,9月12日、13日冲刺文华大奖。
  8月12日起,《敦煌女儿》一直在奉贤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闭关打磨。160人的演职团队配合默契、衔接流畅,对表演、唱腔、音乐、灯光、音响、多媒体等环节反复演练,力求让舞台呈现更具艺术感染力。《敦煌女儿》由沪剧名家茅善玉领衔主演,钱思剑、凌月刚、吴争光联合主演,历时11年打造。自2018年5月首演以来,该剧演出70余场,茅善玉从25岁樊锦诗演到80多岁。剧中樊锦诗唱段由茅善玉设计,她在沪剧基本曲调中融入京剧、歌剧元素,最长唱段接近20分钟。许多唱段,她一边流泪一边吟唱。
  编剧李莉是中国艺术节常客,今年她拿出的是上海京剧院新创大戏《红色特工》。30余年间,李莉创作60余部戏曲作品,获得中国戏剧曹禺剧本奖、文华剧作奖、中国戏曲现代戏“突出贡献奖”等70余个奖项。在《红色特工》里,李剑飞与江溢海的谍战较量用了三场重头戏来集中呈现。最为惊心动魄的是“审问密码本”一场。当红军接连取得第一、二次反围剿胜利,江溢海设下圈套,指使中统总干事张来“诈”李剑飞,自己则暗中观察。在这一生死搏杀过程中,编剧写出舞台谍战剧的魅力,情节环环相扣,人物之间心理角力,让观众欲罢不能。参加十三艺节的《红色特工》版本中,李莉重点修改“龙克被抓”“夫妻情深”两场剧情,“唱腔、唱词均重新创作。梳理后的剧情更完整,节奏更扣人心弦”。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中,《战上海》是参评文华大奖的唯一杂技剧,新颖的形式、荡气回肠的题材先声夺人。6月1日上海马戏城大门重开,《战上海》第一时间回归线下,全体主创和演职人员火速集结,投入剧目打磨。为提高《战上海》演员表现力,剧组邀请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副教授杨佳授课。她带领演员在游戏和即兴创作中领悟表演技巧,并引导演员根据自身条件去创造更多可能性。王怀甫等主演表示,生动课程令自己受益匪浅,“精湛的技巧非常重要,但如果没有准确的情感体验,那么角色塑造将是苍白的,甚至可能符号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