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密云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 坚持保水护山守规兴城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

来自:北京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15
  2020年8月30日,在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写来了回信。在信中,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密云人民为修建水库、保护水库所作的贡献,并提出殷切的期望,“再接再厉、善作善成,继续守护好密云水库,为建设美丽北京作出新的贡献。”鼓励密云人民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涵养区建设,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共同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
  嘱托声声入耳,使命念念于心。两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与殷殷期望化为旗帜和力量,鼓舞着密云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50万人民一道,不忘初心、踔厉奋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保水、护山、守规、兴城”,保水取得新突破,生态保护实现新进步,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民生保障得到新提升,统筹发展与安全取得新成效,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开启建设美丽北京、谱写现代化建设密云篇章。
  
保水护水 扛起首要政治责任
  两年来,密云区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作为根本遵循,坚持把保水护水作为头等大事,以更高标准守护好密云水库。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战略性任务来抓,以更大力度守护好绿水青山,当好“两山理论”守护人。
  2021年,市委书记蔡奇到密云调研时再次强调,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继续守护好密云水库”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守好水源地、打好生态牌、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密云区保持战略定力,严格落实市委护林保水、依法保水、库区保水、上游保水、政策保水“五保水”工作要求,推进科技保水、全民保水,构建了“5+2”保水体系。同时推动水库一级保护区生态保水防火了望平台项目落地,运用无人机、无人船等科技手段开展日常巡查,充实保水网格员、“水库儿女”志愿者等保水力量,“人防、物防、技防”全面加强。密云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以上,保水取得重大成效。
  继牵头上游流域组建“两市三区”联建联防联治机制的京冀保水共同体后,密云区继续深化联建联防联治工作机制,推动建立密云水库应急安全保护联动机制,从“局域保水”向“全域保水”拓展延伸,共同保护好这一盆净水。密云区全面升级“河长制”,健全完善区镇村三级管护体系,又进一步探索“河长+警长”“河长+检察长”“河长+法院院长”模式,河长办与密云检察院、密云法院发挥联动协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保水护河工作合力。同时,每年开展密云水库安全整治百日行动,聚焦水库一级保护区及上游河道,严厉打击各类涉水涉环境违法行为,形成全社会保水的高压态势。
  如今,“保水是第一责任”已经成为50万水库儿女的自觉,生态保护实现新进步,全区PM2.5平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排名全市第一,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同期最好水平。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也加入保水保生态行列,区委区政府发起成立密云水库保护公益基金会,搭建社会各界参与平台,开展公益活动。
  2021年10月1日,密云水库水位达155.30米,蓄水量35.79亿立方米,创建库以来历史最高水位。经由密云水库向下游生态补水后,断流22年的潮白河158公里水流全线贯通。截至2022年8月1日,密云水库向下游生态补水量突破15亿立方米。多年来保水保生态形成的优美环境,使密云区已成为北京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数据显示,密云区现有野生植物1117种,其中国家级、市级珍稀野生植物79种;全区陆生野生动物达到472种,其中野生鸟类从早期记录的141种增加到404种,包括国家I级保护鸟类21种,国家II级保护鸟类68种。
  2022年,密云区连续两年获得“中国天然氧吧”称号,为密云再添一“国字号”新名片;密云水库从全国133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全国美丽河湖”且被评为首批优秀案例,为全国饮用水源地保护起到示范作用;密云区生态服务价值全市最高,成功入选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开启了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密云实践;密云水库南线获评“2021年度十大最美农村路”,成为北京市首次入选道路……多年来,密云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探索“两山理论”转化的科学路径,先后获得“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十多项国家荣誉称号,这不仅仅是荣誉,也是责任,是担当,更是使命。
  
生态优先 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2022年,密云区与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生态环境治理、城市综合开发、轨道交通、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与北京首农食品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农业、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生态保护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与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加强生态建设、推动环保产业、开展城市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等领域深化合作;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北京电力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开发清洁绿色能源、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深化合作;与中国旅游集团投资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座谈,将在时尚运动和体育旅游、休闲美食和旅游度假方面开展合作;与北京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农业项目战略合作座谈会,将在打造首都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探索“订单式”产销合作模式等方面开展合作;与京东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智慧物流、区域消费、医疗健康、产城融合等重点领域,构建“1+N”的全面战略合作格局……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一份份落到实地的战略合作协议,让密云绿色高质量发展加足马力开上“快车道”。
  乘着“两区”建设的东风,密云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落实好市委“坚持‘五子’联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决策部署,以更实举措推动密云绿色高质量发展。科学城东区众多项目建设推进如火如荼,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项目提前一年半落成启用,为北京冬奥会提供了有力的天气监测预报支撑。密云区紧紧抓住这一“神来之笔”,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围绕科学城东区、生命与健康科学小镇、中关村密云园、生态商务区,打造战略发展带。中关村密云园多元发展、多点支撑的现代化产业新体系加速形成,迈出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步伐。
  立足资源禀赋,密云区坚持规划引领,着力构建“一条战略发展带、四条全域特色文化旅游休闲发展带、多个特色小镇和特色产业”的发展格局。积极打造南部时尚运动和体育旅游发展带、西部休闲美食和度假旅游发展带、东部京承路文化休闲旅游发展带、北部长城文化旅游发展带,加强中华蜜蜂小镇、冰雪小镇、古树名镇、北京长寿之乡、长城古镇、通航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扎实推进生命健康、生态环保、气候经济、物流电商、通航产业、特色农业、特色民宿、特色文旅等特色产业发展,区域发展规模效应加速形成。目前有古北水镇、云蒙山等42家景区,旅游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密云区乡村旅游收入连续9年位居北京市生态涵养区首位。
  近日,“双奥之城 长城之约”2022北京长城文化节在古北水镇开幕,除鱼王文化节、葡萄酒节、农民丰收节等充满密云特色的文化标签,长城文化节成为密云又一闪亮的文化旅游品牌。
  
人民至上 用心抒写民生答卷
  近日,万龄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李雄英格外高兴,她注册万龄牌蜂蜜商标的事终于有了眉目。“我们不仅生产成熟蜂蜜,还有专业化的蜂王浆生产基地、蜂毒生产基地,同时研发蜜蜂小屋,让人们可以近距离观察蜜蜂。”北京神农之乡养蜂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刘金良如是说。作为北京养蜂第一大区,“蜂盛蜜匀”已成为密云一大品牌名片。密云区现有养蜂专业合作社26家,蜂农2072户,蜂群12.35万群,蜂产品品牌10余个,年均生产蜂蜜、巢蜜、蜂胶等各类蜂产品近500万公斤,年产值近1.3亿元。
  在即将到来的开渔季,水库鱼将成为京城市民餐桌上的“时鲜”,密云大力发展净水渔业,严格执行为期半年的休渔期制度。2021年开始,密云成立了5个合作社,建立了“渔民+合作社+公司”的模式,保证了渔业产品质量,提高产品价值。密云通过实施示范园和提升园改造提升,推动林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山区果”的产业化发展。加快建设“五兴乡村”,通过生态赋能、科技赋能、品牌赋能来发展特色农业,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建设首都绿色菜园,形成了“特色蜜、水库鱼、环湖粮、山区果、平原菜”五大特色农业。“密云特色农业”品牌广受认可,密云本地农产品电商产业已孵化出12家“千万级”电商、70余家“百万级”电商,直接带动2000户以上农民增收。
  同样喜笑颜开的还有西大桥棚户区改造项目、花园小区和果园新里危旧楼房翻建改造项目的千余户居民。2022年,新北路29号院棚户区改造项目回迁居民选定了安置房,725户被征收居民实现了安居梦;花园小区28、29、30号楼和果园新里中区1、9号楼的228户居民进入热火朝天的房屋腾空搬迁中,期待着宽敞明亮的新居。两年来,密云完成涉及4个镇街8个老旧小区的55幢住宅楼改造工程,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得到提升;完成75个村供水设施建设和污水治理、1.36万个户厕改造、10万户“煤改电”清洁取暖等,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提升;北大医院密云院区成功创建三级医院,全区全面消除卫生室“空白村”,406个村级卫生室实现基层医疗全覆盖,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有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全面推进,新施划4万个停车位、修缮5万余平米路面、垃圾分类闭环管理、物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建引领 密云先锋闪耀一线
  在密云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身影,他们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上面有醒目的“密云先锋”字样。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抗疫前线,他们不畏艰险;在保水护水保护生态的一线,有他们的身影;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大街小巷,他们穿梭忙碌着;在为民服务、接诉即办工作中,他们向前一步与群众零距离;在重大项目推进中,他们攻坚克难勇担重担……
  密云很多群众都有一张“1+10党员联系卡”,而党员则有一本《党员联系群众工作纪实手册》。密云区开创性地建立“1+10”党员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在社区成立楼门党小组,在农村成立网格党小组,深化党组织党员“双报到”,组织每名党员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联系服务10名左右本楼(门)、本网格的群众,努力实现每名党员都联系服务群众,每名群众都被党员联系服务,使党的声音、党的要求及时到达基层、落到实处,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汇集起强大的发展合力。
  心中有信仰,行动有力量。“密云先锋”表面上是行动,本质上是信仰,密云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公仆心、云水情”干部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全区广大干部永怀公仆心,厚植云水情。“公仆心”就是初心使命之心,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以百姓心为心,“云水情”就是情为民所系之情、情系家乡之情,就是热爱密云、奉献密云,推动密云绿色高质量发展之情,就是为了真正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在党旗的引领下,在“公仆心 云水情”的指引下,“密云先锋”广大党员争当对党忠诚的先锋、争当为民服务的先锋、争当保水保生态的先锋、争当乡村振兴的先锋、争当勤勉敬业的先锋、争当攻坚克难的先锋、争当创新发展的先锋、争当遵纪守法的先锋,让“密云先锋”特色党建品牌发出夺目光彩,引领密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两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温暖着50万密云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激励着50万水库儿女,更加坚定地走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发展之路上,为建设美丽北京、谱写现代化建设密云篇章而努力奋斗,争取更大的辉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