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青浦大闸蟹即将成熟 中秋前后有望上市销售

来自:解放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10


  记者 茅冠隽
  “一蟹上桌百味淡”,每年初秋,最让老饕客惦记的莫过于大闸蟹。眼下已至夏末秋初,到了大闸蟹生长的关键期,最近青浦不少水产养殖场里的大闸蟹已完成倒数第二次脱壳,即将成熟上市。
  位于盈浦街道的一个大闸蟹养殖基地内,工人们划着小船,将提前制作好的饲料均匀撒在水塘里。随后工人们解开一条地笼的绳子,从水里拉出一笼大闸蟹倒入盆中,只见一只只青褐色的螃蟹张牙舞爪,在盆里来回横爬。据养殖户介绍,今夏高温天对蟹的生长造成一定影响,目前有些大闸蟹的个头已经很大,但还不够肥,肉质也不够紧实,仍需“冲刺”成长月余。“当环境温度达到40摄氏度时,水塘最少要有160厘米深的水,这样蟹可以躲在水底。如温度太高,蟹就不容易脱壳,也就长不大、长不肥。我们每天都要打水、换水,动态调节水温,营造利于大闸蟹生长的环境。”
  睿婕合作社理事长王友成有近20年养蟹经验,他告诉记者,高温高湿天气里,水草对大闸蟹来说至关重要,蟹农们应保证池塘里水草的覆盖面达到60%以上,这样才能让池塘水质、营养等都符合大闸蟹生长要求。“水草有几个作用,首先能遮阴降温,水深每差10厘米,温度就要差1摄氏度左右;其次能产生氧气、净化水质;水草还可以在高温天气给大闸蟹补充植物蛋白,蟹也喜欢吃。俗话说,养好一塘草,才能养好一塘蟹。”
  此前的低压闷热天气中,池塘耗氧量增加,水体总产氧能力不足,易导致大闸蟹因缺氧而爬上岸。为此,王友成为每个蟹塘都安装了新的增氧设备,并保持24小时增氧,同时还根据池塘水体环境安装底部微孔增氧设备,确保水体中溶氧充足。“建议采用纳米微孔底部增氧,这样可以从塘底把有害气体释放到水面。我们还采用水车式增氧器,让池水动起来,模仿自然潮汐起落,模仿得越像,蟹就能养得越好。”
  螃蟹大不大,关键看脱壳。养殖户告诉记者,眼下,青浦不少水产养殖场里的大闸蟹已完成倒数第二次脱壳,待最后一次脱壳完成就可以上市销售,今年预计每亩产量为250斤左右。“最后一次脱壳完成后,塘里最大的蟹可以长到7两,预计中秋节前后,市民就能品尝到鲜美的大闸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