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记者 胡幸阳
“当城市真正成为一种‘文化容器’的时候,这个城市就能成为人类思想、文化、人才、财富和创新的中心。”昨天上午,第一届“新江南文化与新城建设”高峰论坛在奉贤新城金海湖畔举行。当这段文字显示在会场大屏幕上时,与会者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著名城市规划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的著名论断。奉贤区举办这场论坛,正是为了溯寻新江南文化之源,梳理新江南文化之脉,塑造新江南文化品牌,用新江南文化之“新”,阐释奉贤新城之“新”,将文化软实力注入城乡发展脉络中。
奉贤青村镇的“网红村”吴房村,早先是个连水泥路都没有的贫困村。村里许多平房都是用茅草盖的屋顶,产业也只有一个小工厂。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王战在主旨演讲中,专门讲述了他近日在吴房村考察时的见闻:“现在的吴房村,既有黄桃这样的本地产业,又招揽了许多生机勃勃的新企业,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开辟了上海乡村振兴的‘第二模式’。”目前,吴房村已有超过130家注册企业,2021年吸引社会资本投资1085万元,核心区形成每年超20万游客的接待能力。村内朵云闲居、陌上心宿、漫也民宿等经营场所相继开业,呈现一房难求的火爆局面。
奉贤孕育的“贤美文化”,核心是“敬奉贤人、见贤思齐”,营造了“重贤、尚贤、敬贤”的社会氛围,优化了营商环境,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在王战看来,吴房村很好地把江南文化融入新城建设,为奉贤新城的发展提供了样板。
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张鸿雁认为,上海“五个新城”建设中,都要注重“江南文化城乡美学”概念。“美丽产业、公园城市、江南诗意……这些都是契合‘江南文化城乡美学’的表达方式。”他说,“奉贤继续立足新海派江南文化城乡创新发展,以充分就业为核心,构建更完整的产业网链生态,就能建设好一个相对独立于中心城区的‘反磁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