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49个高温日,城市运行如何“挑战极限” 截至8月23日,已成为上海自1873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第二多

来自:解放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47


  上海今夏已经历49个高温日。高温天里,外滩游客稀少。 记者 赖鑫琳 摄
  记者 陈玺撼 束涵 王力
  截至8月23日,上海今年已经历49个高温日(日最高温不低于35℃),为上海自1873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第二多,距离“史上最多”1934年的55个高温日,并不遥远。
  极端气候对城市的运行管理能力提出严峻挑战。港口和内河航道的水位、船舶的靠泊及航行是否受影响?水产、蔬菜、水果等地产农产品如何保障生产供应?城市景观绿化如何解决高温暴晒导致的失水、干枯等问题?针对市民关切的问题,记者进行走访调查。
  航运
  上海港吞吐量稳定
  连日高温,长江流域遭遇了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许多湖泊进入枯水期。这让不少人担忧,高温天气是否会影响长江黄金水道的水位、航道的船舶流量,进而影响物流供应链的稳定。
  不过,数据显示,目前航运业并未受到明显影响。8月17日至8月23日,长江口日均进出船舶567艘次,其中大型船舶184艘次,船舶数量和通航秩序与往常相比没有明显变化。近期,上海港日均吞吐量约十二三万标准箱,未出现大波动。
  水位方面,上海海事测绘中心的数据显示,黄浦江闸港以下河段、长江杨林口以下河段平均水位与往年相比并无明显变化,不影响上海港正常通航。上海海事测绘中心水文资料预报组组长王晶晶告诉记者,今年8月以来,长江流域受罕见高温干旱天气影响,中上游水位持续走低,但上海位居长江口区域,河口地区的水位主要受海洋潮汐及台风等剧烈天气变化影响,高温干旱对河口水位的影响并不大。
  业内人士表示,长江流域水系干支交错、四通八达,上游干旱并不意味着下游水位就会下降。往来上海的船舶,一般是能开到海里的大船,特别是集装箱船,都是从港到港。因此,长江中上游水位持续走低,目前对上海航运业影响不大。
  蔬菜
  调整种植耐热新品
  高温天对“国庆稻”产生一定影响。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预计今年“国庆稻”产量会下降5%至10%。不过,本市“国庆稻”面积为3.2万亩,占比不高,中晚期水稻才是种植主力,预计本次高温热害对其影响不大。
  针对蔬菜生产淡季,上海近两年大力开展以叶菜为主的蔬菜新优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已推出多个适合夏季栽培的新品种,比如“上海青”的新品种“艳青”,具有耐热性强、抽薹晚等特点。在金开(上海)蔬菜生产基地大棚内,7月中旬栽种的艳青通过合理降温、灌溉、追肥,品相和品质并未受影响,熬过极端高温天气,目前已达上市标准。
  在上海春昌蔬果专业合作社大棚里,鸡毛菜、小青菜、杭白菜等相对耐高温品种正茁壮成长。合作社负责人赵世豪说,“夏淡”期间,为降低高温天气影响,一般会减少种植面积,进行土壤保育和休耕等,为夏后种植做准备,同时换茬种植耐高温品种。
  位于浦东的上海鹤丰生态农庄内,今年的桃子个头不及往年,但甜度喜人。农庄负责人仇明惠表示,高温天气下,该膨果的时候没有充足的水分去支撑桃子“长个头”。好在个小却味美,鹤丰农庄今年的桃子依然好卖。
  水产
  维持水质适时降温
  水里的鱼同样经受烈日考验。位于江苏大丰的上海农场光明渔业有限公司,拥有6万多亩养殖水面,以鮰鱼为主打产品,日上市量达18万斤至20万斤,其中一半供给上海。
  当地近期的高温大多在37℃至39℃,突破了鱼类的舒适区。“一旦水温超过32℃,鱼类的消化吸收能力就会变差,影响生长速度。并且,极端高温会让它们产生剧烈的应激反应,影响肝胆消化,出现亚健康状态。”光明渔业技术总监王中清说,高温天也会使藻类生长加速,导致水质变差,影响鱼类生长。
  为尽可能降低环境变动带来的影响,工作人员对饲料投喂进行调整,包括减少频次,以及选择水温相对低的时段进行投喂。同时,跟踪鱼塘的水体情况,适时加入温度更低的外源水降温。王中清说,最近有地区出现螃蟹被晒死的情况,这是因为蟹塘水浅。螃蟹在水草上脱壳,遇到太阳暴晒容易死亡。而鱼塘的水较深,受影响程度相对较小。让养殖户烦恼的还有损耗率。高温天,活鱼不耐捕捞和运输,长途运输很容易折损。一些塘口近期选择暂停销售,等降温后再重启,但光明渔业作为城市保供的一部分,没有停止过市场供应。
  绿化
  精选品种科学补水
  “持续高温和暴晒对绿化养护是很大的挑战。”徐汇区绿化管理中心绿地管理科科长曾俊表示,尽管采取了众多精细化养护措施,但区内部分主要道路的景观绿化还是出现叶片晒斑、焦边、枯落等问题。
  上海中心城区的道路景观绿化,大多是在今年4月至6月更新和养护的。此前,受疫情影响,大多数区域的绿化养护工作一度停滞。“数个月前就种下的景观绿化能撑过连续高温,其中一部分目前还能有些观赏效果,已经不容易了。”曾俊说,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学问。
  首先是植物品种,应对近年来日益频繁的高温日等极端天气,各区绿化市容部门已习惯未雨绸缪,在挑选景观绿化植物时,优先考虑景观效果和抗逆性兼备的品种。
  目前,上海多处景观绿化还使用了自动喷灌及“雾森”系统。一旦插入土中的监测器“察觉”到温度过高、湿度过低,喷灌系统就自动打开,给附近的植物淋一场“及时雨”,使温度或湿度达到一定标准值。如果温度、湿度没有大起大落,该系统则会按照设置的时间开启常规补水模式,即每天7时至10时、15时至17时。这降低了养护工人在白天的劳动强度,他们调整作业时间后,每天凌晨和晚间再对景观绿化进行包括补水、摘除枯叶等日常养护。
  今年7月,上海绿化管理部门就已向各区下发绿化景观保障工作提示,提早应对持续高温造成的负面影响。相关责任方要根据技术要求,制定合理的养护措施,做好高架桥柱绿化、高架沿口绿化、屋顶绿化、容器绿化和悬挂花球等特殊位置绿化的养护工作。对不耐高温的植物,应采取搭建遮阳网、增设喷淋等措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