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博物馆纪念馆讲解员的职业要求

来自:采编福建旅游之窗 fjta.com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47

热爱讲解事业

博物馆、纪念馆主要担负着宣传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服务等主要任务。随着博物馆事业的飞速发展,讲解工作愈来愈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年来,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对青少年和大学生开放到红色旅游在全国范围内的掀起再到党员先进性教育中广大党员纷纷走进博物馆、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等,无不说明参观博物馆、纪念馆成为我国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爱国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今年4月30日,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的新疆博物馆讲解员玛依努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了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为文博系统讲解员在全国劳模行列实现了“零”的突破。谈到未来,玛依努尔深情地说“我爱讲解工作,我要干一辈子”。讲解工作是一个平凡的岗位,也是一份有意义和神圣的工作。讲解员要甘于寂寞,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高尚的品行。

提高服务水平

我国博物馆明确指出服务社会,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党的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为广大民众在知识的学习等方面的需求服务。服务是当代博物馆一个显著的特征。作为一线工作的讲解员,其工作的服务性体现得非常直接。随着博物馆、纪念馆事业的发展,势必对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

讲解员应树立“一切为了观众、为了观众的一切、为了一切观众”的理念,学会“假如我是一位观众”的换位思考,要懂得微笑服务,擅长细微服务,学会情感服务。

不断追求创新

现在许多博物馆、纪念馆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加强博物馆、纪念馆的讲解是一种势在必行的发展趋势。面对现代科技带来的压力,笔者认为,讲解员应当不断创新,不做机器所能代替的工作。

1、做好讲解工作的“再创造”

不能照本宣科,不仅仅做博物馆、纪念馆的藏品或历史内容的“传声筒”,还要在充分研究博物馆、纪念馆的陈列藏品、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对所宣传的内容、表达方式等进行提炼、升华和突破,善于对讲解艺术和内容等进行“再创造”,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2、做到“因人施讲”

讲解员每天要面对不同知识程度、年龄段、阶层的游客,因此,既要具有较完备的知识结构,又要分析观众的心理,提供满足不同游客需要的服务。笔者认为做到“因人施讲”首先要求讲解员探寻游客心理,使讲解有针对性。同时根据不同的参观团体,创立丰富的讲解方式。要善于去观察不同年龄、兴趣、专业、素质和接受能力的观众,讲解员要创造性地提炼内容,开展相应的讲解方式。

做到两个转变

1、向知识型的讲解员转变

过去,很多人认为讲解工作是“青春职业”,到了一定年龄就要改行,而且有部分博物馆、纪念馆也是这样做的。因而也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一些讲解员没有远大理想,讲解队伍不稳定。事实上讲解工作从接触到熟悉,再到成熟,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一般来讲,讲解员在20—30岁之间是熟悉、积累经验和知识的时期。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担任讲解员的齐吉祥、王继红老师等,他们的讲解不仅不显得衰老,而且“青春”常在,魅力不减。一项观众民意调查显示,观众更喜欢经验丰富、有知识、有内涵的讲解员。

2、向多功能社会角色转变

闭关自守的宣教方式是行不通的。只有改变坐等观众上门的被动局面,变静态宣教为动态宣教,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发展,主动走出纪念馆的大门,才能更好地发挥讲解员的社会功能。讲解员作为博物馆、纪念馆教育服务的主体,还将充当导游员、教师、演员甚至社会活动家等等不同的社会角色。

中国旅游报(陈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