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普陀区宜川路街道试点“一站式”化解百姓矛盾纠纷 “百姓法治驿站”开到居民家门口

来自:解放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33


  记者 周楠
  “宜馨法苑百姓法治驿站”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现场会日前于普陀区宜川路街道举办。从设立“零距离”听民意的“人民建议征集”红色邮筒,到全方位打造百姓家门口的“和事站”,宜川路街道打造的宜馨法苑作为普陀区“解纷一件事”工作模式的试点样本,自今年1月运行以来,探索多部门联合接待,分级推出“普通门诊”“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式接待,并引入法院等专业力量来提升调解书法律效力,发挥司法所、派出所、结对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机制作用,把各类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在萌芽状态、基层一线。
  开辟“三大功能区”
  近日,王阿姨的一块心病总算得到解决。她住在普陀宜川路街道某高层小区3楼,半年前发现家中漏水,怀疑是4楼邻居家卫生间倒灌导致。4楼邻居却予以否认,称自己也是受害者。为此,王阿姨来到宜馨法苑寻求帮助。宜馨法苑受理后,经过多方调查,发现是一根断裂的竹片堵塞了楼内管道,疑似是物业工作人员以往疏通管道时不小心遗留。小区居委、物业以及当事邻居双方通过宜馨法苑共同分析、协商,最终达成协议,物业负主要责任并对业主进行赔偿。
  今年1月,位于华阴路的“宜馨法苑百姓法治驿站”正式运行,至今共受理矛盾纠纷事项38件,成功调处化解21件。据介绍,宜馨法苑开辟接待受理、分类调解、综合办公“三大功能区”:接待受理区有信访、法律咨询、电梯安装等日常接待窗口;分类调解区分设人民调解室、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室、婚姻家庭矛盾调解室等;综合办公区设有心理咨询室、社区矫正宣告室等。受理事项范围宽广,涵盖日常群众来信来访、“12345”市民服务热线、“110”非警务警情及区法院和区司法局调解程序前置的矛盾纠纷等。
  眼下,宜馨法苑正进一步整合资源力量,做优“一门式受理”,集成方法手段,强化科技支撑,将百姓法治驿站打造成回应群众诉求、调处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终点站”。
  调解书获司法确认
  宜川路街道辖区内多是大型居民区,其中不乏老旧小区和动迁小区。邻里之间、家庭内外,矛盾纠纷类型较多。调解这些矛盾,往往需要多部门齐心协作。以往在这类矛盾调解中,居民常抱怨资源分散不好找,调解员权威性不高且调解方式陈旧,成功率低。
  针对这一痛点,在普陀区委政法委、区司法局、区信访办等部门协调下,宜馨法苑试点多部门联合接待。7月以来,每周二和周四,各委办局都派专人驻点宜馨法苑为群众答疑解惑。通过“闭环式,一站式,一条龙”的服务方式,宜馨法苑集合各委办局以及相关法律机构的专业力量,力争让群众在这里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
  就在前不久,一对感情破裂的情侣来到宜馨法苑,女方控诉男方这些年来以各种名目骗取了其30万元用于挥霍,而在调解员、律师和普陀区人民法院的法官面前,男方对此也并不否认。他提出每个月返还1万元,30个月还清的方案。
  “放在以前,这个方案我是肯定不会答应的。”老宋表示,“执行力太差,有些老赖视我们出具的调解意见书如无物。即便当事人带着调解书去法院起诉,也可能遇到不受理的情况。”而这次,普陀区人民法院的下沉法官现场对调解意见书进行了司法确认,这意味着这份调解书具备判决书的法律效力,如果该男子将来拒不执行,女方可直接申请强制执行。
  三所联动畅通信息
  除了普陀区法院等专业力量的规范指导和有力支撑,宜馨法苑还发挥司法所、派出所、结对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机制作用,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防止突发性、疑难复杂、非警务警情等社区矛盾纠纷激化、堆积。
  日前,一名租客在网上看房,一名中介联系上租客,给她介绍了一套房源。在未实地看房的情况下,租客先行付租金近6000元。此后,租客在中介的带领下前往小区实地看房,不料发现房间与照片上差距较大,便提出退款的要求。但房东不愿意,双方爆发争吵,租客拨打“110”报警,且情绪激动,还叫来自己的朋友,矛盾面临激化失控的风险。
  派出所民警了解情况后,将当事人双方带至宜馨法苑进行调解。调解员和驻点律师指出,租客在未实地看房的情况下付款,存在一定疏忽,而房东隐瞒了部分真实情况,中介则存在绕开机构私自接活的嫌疑。
  经调解,租客主动承担2000元的费用,剩余钱款房东给予退还。在民警、调解员、律师等多方协调下,事件顺利解决。
  据了解,今后,宜馨法苑将进一步推进律师事务所、社区法官工作室、居民委员会等部门矛盾纠纷信息共享,畅通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信息渠道。随着“随申办”即将推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一件事”受理登记、流转办理的功能,宜馨法苑将进一步赋能延伸,主动做好对接,实现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全覆盖、全统筹、全留痕、全监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