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实现馆藏档案价值,近日,经过初审、征求意见和复审等程序,区档案馆向社会公众开放新一批馆藏满25年的档案共计1.9万余件,涉及馆藏48个全宗,涵盖了改革开放后海淀区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
区档案馆副馆长张超介绍:“我们向社会开放的1.9万余件档案,涵盖了1981年到1991年,也就是改革开放起步前十年的,反映海淀区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海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各方面的档案。应该说它是历史的有力见证,反映了海淀人民奋斗的历程,海淀人民在改革初期的一些探索创新,包括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系列的成果,应该说内容很丰富,很有价值。”
区档案馆历来重视档案的服务功能。群众对开放档案的信息需求,是档案开放鉴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档案开放鉴定工作中,区档案馆注意了加强馆藏民生档案的开放鉴定,促进了馆藏档案的应开尽开。”张超介绍,“在此次这批新开放的档案里,可以看到许多当时群众关心的身边事,如环境卫生、入学就医、交通出行等方面的人大代表提案。同时,为方便人民群众查询利用开放档案,开放的档案的目录信息已经全部公布在北京市档案信息网上。”
下一步,区档案馆将结合海淀实际,完善和推进档案开放鉴定相关工作,优化档案开放鉴定工作流程,探索安全有效的档案开放鉴定工作模式,将档案开放鉴定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