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用定力和努力提供“确定性”——学习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系列评论之三

来自:解放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80


  解放日报评论员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直接体现,是构筑上海雄厚物质基础和综合实力的关键所在。在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一道,应当成为最集中的工作导向和最鲜明的奋斗指向。
  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任何情况下,我们对此都要有坚定清醒的认识,并付诸坚实有力的行动。进入新发展阶段,上海不仅要通过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自身能级,还要为全国的高质量发展带头探路、提供样板。而在经历了疫情冲击、经济发展亟待重振恢复的当下,更需要通过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向市场和社会释放积极正面信号,有力地稳定预期、提振信心。
  经济发展最强调预期,稳定预期来自确定性。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发展格局加快重塑,外部环境严峻复杂;疫情的下一步走势尚难定论,带来的影响注定广泛深远。对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窗口的上海来说,当下对“不确定性”感知会更为深切。
  愈是如此,我们愈是要以自身努力来提供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所在。这种确定性,除了来自于清晰坚定的发展方向,也来自于短期务实有效的提振举措,和中长期稳定透明、持续优化的发展环境。
  疫情形势相对好转后,上海就已明确提出,要采取超常规举措,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这种超常规举措,既包括以强力刺激经济复苏为目的的特殊政策,力求最大限度发挥乘数效应、撬动效应和综合效应;也包括点对点、实打实地倾听市场主体呼声、分秒必争地助企纾困,全力帮助企业回归生产经营正轨。特殊状态下,这是对上海营商环境的一次大考。
  而在超常规举措之外,市场主体对一座城市的信心,一座城市对于外界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深层的魅力,更来自于长期的、常态化的环境与氛围。近年来,上海花大力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也始终秉持一种特殊探索与常态化努力相结合的做法,并尝试将更多的“特事特办”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制度化成果,由点及面地惠及更多市场主体,进而构筑深层次、制度性的竞争优势。
  上海之所以成为上海,很大程度上靠的正是这些深层的元素——长期实践中形成并厚植的“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城市品格,国际化程度、法治化程度、社会文明程度和政府办事效能等,都成为这座城市得以立身、赖以成名的标志所在。
  也正是这些因素,让上海在国际合作竞争中日益扮演重要角色,并不断吸引各类要素资源在此汇集、流动,为这座城市带来源源不断的生机活力。许多海内外的投资者、创业者和从业者都曾表示,哪怕是冷僻的专业和业务,在上海也找得到“能够对话的人”,找得到一片施展的天地;在上海办事,往往只要吃透规则、遵守规则,不太需要担心额外的因素……
  这些共同认知,道出这座城市的坚定开放、强调规则、重视效能的特质。在今天的新征程上,这样的特质没有理由舍弃、改变,必须进一步发扬光大,成为上海的“金名片”。新征程上,这将是至为重要的战略定力,也会成为我们应对战胜风浪挑战、在变局中开出新局的底气所在、信心所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