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西城区:“打卡式”志愿服务 10天凝聚6.5万社区防控志愿力量

来自:北京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56
  为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拓展志愿者参与社区防控渠道,更好地凝聚各类组织和各方力量,“西城家园”志愿者平台推出了志愿服务打卡功能,自6月4日上线以来,累计已有6.5万人次志愿者参与“打卡式”志愿服务。截至目前,“西城家园”志愿者平台累计注册各类志愿者达10万余人,其中驻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7.5万余人,形成了以各类驻区单位在职人员为主体,“西城大妈”志愿者、离退休干部、工青妇等多样化群体集体参与、协同配合的社区防控志愿力量体系。
  
即扫即打卡 组织动员更便捷
  连日来,中国节能环保集团、中国邮政集团等多家驻区中央单位迅速响应、主动报名,区直机关各级党组织连续抽调精干力量,到社区一线协助开展卡口值守、核酸检测、物资搬运等各项工作,助力疫情防控。
  不论是前期已经注册了的“西城家园”志愿者,还是正准备参与到社区疫情防控中的双报到党员和西城大妈等,都可以直接在现场扫码选择对应的志愿服务进行“打卡”,即刻化身成为社区防控力量。平台也为之前未注册“西城家园”的志愿者在打卡时提供了注册通道,实现“即扫即登记”,10天内又有6000余名志愿者在打卡时进行了注册。据统计,现在全区263个社区,每天固定的志愿者“打卡”人次已稳定在1万人左右,其中已注册志愿者打卡占比超80%,各类志愿者们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共同守护“西城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
  此外,社区除了组织志愿者“打卡”,还可以通过系统平台动态掌握各类志愿服务人员参与情况,从而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组织动员、岗前培训等工作。截至6月13日,全区263个社区组织开展卡口值守、物资配送、垃圾清运、消毒消杀等7大类志愿服务5000余次,极大分担了社区疫情防控人员压力。
  
医生夫妻档 接力社区防控
  “我可以!”为提高核酸检测效率,广外街道白菜湾社区党委决定在已报名的志愿者中征集有核酸检测经验的医务人员支援采样。在信息发出去后的2分钟,群内多名医生回复,在详细了解情况后,社区选定了来自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症监护室,曾多次支援核酸检测的医生刘平。刘平变身“大白”,在核酸检测点忙碌了近3个小时。脱下防护服后,她的头发已经被汗水打湿。
  正当社区工作人员想再次跟她说声谢谢时,她已经完成消杀默默回家,并发来一条信息:“你们辛苦了,明天我要上班,如果后续还需要支援,请告知!”她的爱人北大医院神经内科医生李凡随即主动响应社区招募,迅速换好防护服,投入了采样工作中。医生夫妻档的支援让社区工作人员感动不已。除了刘平、李凡外,在街道红莲北里社区,同为医务工作者的王琳、陈梅也参与到核酸检测采样服务中,身体力行诠释党员风采和医者仁心。
  
齐心协力 在职党员组成志愿队伍
  陶然亭街道红土店社区志愿服务扫码队(以下简称扫码队)由在职党员自发组成,自5月3日成立,目前共有15名成员,来自轨道交通、教师等不同行业,他们都曾各自参加过社区核酸检测现场信息登记岗位的志愿服务工作,目前主要负责社区冀北电力核酸检测点位信息登记工作。
  一部手机、一双手、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就是扫码队的战“疫”武器。“社区就是自己家,在社区有需要的时候,顶上去、冲向前是我来这的初心。”有着将近20年党龄的扫码队队员米元是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虽然平时工作繁忙,但每逢休息米元都会提前联系社区,主动报名参与周末两天的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并提前安排好手里的工作,避免和志愿服务时间重合。早上6时,米元早早地来到冀北电力核酸检测点位,穿戴好防护服、“红袖标”等,在信息登记岗位上等待核酸检测工作的开始。两个小时的志愿服务工作,米元要认真做好每位前来采样居民的身份证信息登记和核实工作,虽然繁复,但米元从未懈怠。
  除了是扫码队队员,生活中米元还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孩子们每次在做完核酸后,都会在检测点附近远远看着爸爸忙碌的身影,久久不愿离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希望通过自己给孩子们做个好榜样,引导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长大后也能为社会多做贡献。”米元说。
  
组织动员 凝聚社区志愿力量
  “白天需要上班,所以我报名参加了晚上的流动哨,我是党员嘛,这个时期,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守好家门,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力。”张先生是新街口街道的在职党员,近日,他报名参加了街道设置的流动哨,利用晚上时间进行巡查。据了解,街道发挥党建引领,发动地区各类人员全力量参与街道分类制发倡议书,并转发至居民微信群、物业企业群、商务楼宇群,楼门院长、支部书记等骨干带头接龙发声,地区企业、下沉干部、社区工作者、在职党员、“七小”门店志愿者、居民志愿者、物业、保安等多方力量迅速响应,积极报名参加卡口值守。
  
退伍不褪色 在家“站岗”不含糊
  在金融街街道二龙路社区西兴盛22号院门前,70岁的居民志愿者魏述年提前到岗,和社区工作者默契配合卡口值守。
  进进出出的虽然大部分是老熟人,但要求对方落实测温、验证、扫码、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等防疫“四件套”,他们一点也不含糊。魏述年腰杆挺直,声音洪亮,军营8年,军工半生,这份刻在骨子里的“军味儿”让他更加明白肩头的责任。而十年的平安志愿者经历,更是让魏述年沉淀出了守护家园、守望平安的一股劲头。“我受党和国家的培养这么多年,应召而来是应该的,而且我在这个院子里住了50多年,为自家站岗,肯定不含糊。”魏述年介绍,西兴盛22号院规模并不大,居民结构也相对简单,但卡口流量不大也不能因此掉以轻心,值守人员要更加精细地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在西兴盛22号院,如魏述年一样积极参与卡口值守的居民志愿者还有不少,其中大部分是老党员、老军人,更有90岁高龄的居民听闻社区招募卡口值守志愿者,也主动请缨要参与……居民们如此热烈的家园情怀和服务热忱,也鼓舞着社区工作者们,用更加严密的措施,守护辖区的平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