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万里茶路”揭碑
5月16日下午,武夷山市下梅村仿佛又回到了150年前茶商云集、水运不断的热闹场景。这个古朴宁静的历史文化名村曾经是中国清代万里茶路的起点,而今天,它将再次成为“晋商万里茶路旅游线路”的起点。来自境内和台港澳的200多位旅行商及茶商,与当地群众一起参加了晋商万里茶路起点揭碑及旅游线路启动仪式,福建省旅游局局长黄晓炎、副局长陈扬标,台湾旅行商业同业公会联合会理事长黄瑞荣,南平市市长陈桦女士,山西省晋中市旅游局副局长张维东,电视剧《乔家大院》中主人公乔致庸第五代传人乔燕和女士等领导出席了庆典仪式。
在庆典仪式上,武夷山市下梅村与山西省晋中市乔家村结成友好村,并互递了文本。福建省旅游局局长黄晓炎与南平市市长陈桦女士、武夷山市委书记郭跃进、山西省晋中市人大主任焦丙黄女士为“晋商万里茶路”揭碑,并宣布“万里茶路大连通”正式开始,随后,宾客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下梅古村。
万里茶路与丝绸之路被誉为中国历史上两条最负盛名的国际贸易黄金通路。万里茶路全长5150公里,中国境内从福建武夷山区至中俄边境的买卖城恰克图约4500公里,随着茶叶生意向境外扩张,茶路不断延长,而武夷山区的茶路起点就在下梅村。据《崇安县志》载,“康熙19年间,其时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时每日行筏300艘,转运不绝”。咸丰年间,太平军侵扰武夷山,晋商与下梅邹氏经营茶叶生产受阻,五口通商后,晋商在武夷山收购岩茶业务由下梅邹氏、潮州、广州三帮联合举办,转运于福州、汕头、澳门及南洋各岛。下梅,这偏于武夷山东隅的茶庄集市小镇,连接起一条通往中俄边境城恰克图的茶贸易之路。电视剧《乔家大院》向世人生动地讲述了乔致庸带领乔家商队疏通“万里茶路”的冒险历程,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此后,精明的武夷山人,不仅赶赴山西晋中市开起了武夷茶庄,而且把茶叶与旅游结合起来,做起了以茶促旅、以旅促茶的“双赢”生意。而山西省也有万名游客,循着从前的茶路分批来到下梅茶乡寻“源”。
走进下梅古村,只见浅浅的当溪里又撑起了当年运茶的竹排,窄窄的骑楼下又摆开了捡茶的竹筛。当地正值春茶采制季节,家家户户门前都在拣茶叶,卖茶叶。除此以外,饴子、乌饭、豆腐脑等当地风味小吃也让人眼馋嘴馋。各大家祠的古建筑风貌保留得异常完好,祠内还连续播放《乔家大院》中晋商与武夷山贩茶有关的片断实录,旅游气氛非常深厚。最有意思的是,来此参观的台湾茶商们特意带来了冻顶乌龙茶,与当地村民摆上了“擂台”,就这样,“大红袍”的浓香与“冻顶乌龙”的清香在当溪两岸氤氲徘徊,引来了更多的客人,大家以茶会友,切磋交流,不亦乐乎。
电视剧《乔家大院》中主人公乔致庸第五代传人乔燕和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是第一次来武夷山,感觉很亲切,这里山好水好人也好,祖辈和这里的茶农关系很好,这样的关系延续了好几代人。祖辈乔致庸在武夷山的茶叶生意对他的生意之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在我们把茶叶的生意和旅游的生意结合在一起做是一件好事,要继续挖掘这条茶路的文化内涵。并且希望今后不管做什么生意,一定要坚持诚信的传统,让“晋商万里茶路旅游线路”成为一块旅游和诚信的品牌。
大家以茶会友切磋交流
武夷山市下梅村与山西省晋中市乔家村结成友好村
武夷山市下梅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