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北京全市入汛以来降水量比常年多五成

来自:北京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97
  原标题:雷雨冰雹大风轮番上阵,7个观测站雨量超100毫米 全市入汛以来降水量比常年多五成
  6月12日晚上,京城持续强降雨天气。在通州通顺马场,截至当天23时已达139.9毫米大暴雨。
  6月1日入汛以来(截至6月13日8时),全市累计降水量达到37.4毫米,比常年同期25.1毫米偏多五成,是2021年同期14.7毫米的2.5倍。
  黄色预警“三警”同时生效
  6月12日傍晚时分,强降雨开始陆续上演,最先开始的是怀柔、密云、延庆等北部地区,雷雨、冰雹、大风等轮番上阵。雷电黄色预警、大风黄色预警、冰雹黄色预警,“三警”同时生效,北京密云、顺义、通州等多区都出现冰雹,最大的直径达到5厘米。雨水随后到达东部地区,平谷区升级发布暴雨橙色预警,通州区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据统计,从6月12日14时至6月13日6时,全市平均降雨量18.7毫米,城区最大降雨在朝阳楼梓庄达到94.2毫米,全市最大降雨在通州通顺马场为139.9毫米,最大小时雨强通州蓝湖庄园86.0毫米/小时(6月12日21时至22时)。全市56个观测站(占总数9.8%)雨量超过50毫米,7个观测站(占总数1.2%)雨量超过100毫米。
  冰雹又大又密有原因
  北京密云、顺义、通州等11个区,6月12日局地都出现了冰雹天气。在密云,冰雹下得又密又急,持续了几十分钟,不一会儿地上和屋顶上就已经白茫茫一片。最大冰雹直径达到5厘米。这次的强对流天气下,冰雹为何如此厉害?
  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翟亮表示,上周末北京连续两天的强对流天气,均受高空冷涡系统影响。
  6月11日由于高空缺乏足够的干冷空气介入,强对流天气的类型主要以短时强降雨为主;6月12日由于冷涡旋转过程中,高空带来明显的干冷空气,造成高低空温差进一步加大,对流不稳定层结急剧增强,冰晶含量特别多,这样的条件非常有利于冰雹形成。随着对流风暴迅速发展并加强,造成北京地区多地出现明显冰雹等灾害性天气。
  冷涡一年四季都会出现,在夏季最活跃。相比主汛期,6月中下旬处于盛夏之前,大气中的温度层结还没有那么暖,空中容易有干冷空气下来,更有助于冰雹形成。
  1月以来累计降水量仍偏少
  根据市气象台发布的全市雨量气候统计,从6月1日入汛以来(截至6月13日8时),全市累计降水量达到37.4毫米,比常年同期25.1毫米偏多五成。
  不过,2022年1月1日至6月13日8时,全市累计降水量86.7毫米,比常年同期100.5毫米还偏少一成,与2021年同期86.1毫米相近。
  据市气象台预报,本周前期仍将有分散性阵雨或雷阵雨天气。不过,雨后清凉逐渐退去,周后期暑热重返京城。(骆倩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