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长乐市第二届郑和开洋节在市博物馆隆重开幕,作为开洋节重头戏的旅游宣传推介会同时举行。2005年为了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在闽江口南岸的郑和广场举办首届郑和开洋节。今年举办第二届郑和开洋节暨旅游宣传推介会,是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7月11日作为中国航海日的决定,以此作为实施中国航海日活动的具体内容。全国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育平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这个活动。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的旗委书记特木勒、人大主任巴雅拉夫,福州市各县(市、区)旅游局局长,省内外60多家旅游业界负责人等共100多人在参加推介会之后,还参观了以郑和史迹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景点。推介会上,长乐市与四子王旗旅游局,部分省内外旅行社、景点、饭店之间,签订了合作协议。
位于福建省闽江口南岸的长乐市,因相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三国时期吴主孙皓均曾在此造船航海,而别名吴航,简称航。明代郑和下西洋,以长乐太平港为庞大舟师驻泊基地和开洋起点。现在的长乐,则是拥有深水海港和国际机场的空海两港城市。近几年来,长乐市委市政府大力打造郑和旅游品牌,加快与郑和史迹相关的旅游景点建设,先后扩建了郑和公园、晦翁岩(三宝岩)、显应宫,全面更新了郑和史迹陈列馆,在闽江口郑和舟师的必经之路兴建了郑和广场,包括郑和航海馆,郑和石雕、三宝亭、太平港帅营、郑和宝船、祭海坛、郑和舟师启锚处等一系列景观。其中,郑和史迹陈列馆内有目前国内外仅存,郑和详载其历次下西洋任务、经过与成果的《天妃灵应之记》碑;矗立在闽江口南岸14.05米高的郑和石雕是目前国内外郑和雕塑之最;曾经堙埋一地下100多年后重见天日的显应宫中,被乡民尊为“巡海大臣”的彩绘泥塑神像,经国内权威专家论证确认是统率舟师七下西洋的三宝太监郑和。长乐市旅游部门开发了郑和史迹游产品,并以“郑和开洋地,海江长乐游”作为旅游宣传广告语,去年接待海内外游客70多万人次。
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是山花怒放,牛羊成群,野马奔驰、百灵歌啭的大草原,近几年来因作为神舟飞船着陆地而闻名国内外。旗旅游局局长齐•纳尔图在谈到为什么不远万里来到福建长乐参加这项航海日活动时说,爱我蓝色国土,发展航海事业,并不仅仅是航海界和沿海人的事,而是全体国民的责任和义务。与会者普遍认为,旅游活动与航海日活动相结合,寓教于游,有利于普及航海和海洋知识,增强海洋意识和海洋国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