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在上海这个特殊的春天,在一家游戏企业内部,迭代正在发生

来自:解放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98


  记者 施晨露
  5月25日,米哈游旗下“崩坏”IP(知识产权)新作《崩坏:星穹铁道》漫游测试开启。“崩坏”,是这家备受瞩目的上海游戏企业的“起家”之作。
  一周后,《原神》开启2.7版本更新,这是米哈游知名度很高的一款产品。
  往前一周,是另一个新产品的初次亮相。5月13日,《绝区零》公开首个PV,并同步开启预约和测试。24小时后,预约人数超过百万。对一款原创IP游戏新作来说,预约人数一天突破百万很难得。但有“崩坏”系列和《原神》的亮眼表现在前,这个成绩似乎又毫不意外。
  “疫情释放了用户的线上文娱消费潜力”,这是2020年初业界就有的判断。过去两年,米哈游的高速成长,似乎印证了这种趋势。
  对此,米哈游总裁刘伟使用的是一个更谨慎的词汇——“时间性关联”。2020年9月,《原神》上线,在这之前,这款产品经历了三年多的开发。2020年春节之后的关键冲刺阶段,开发进度一度受到疫情影响。
  两年后,是相似,又截然不同的局面。
  应对不确定因素,重要的是企业自身能力
  时间,曾是一种优势。
  疫情封闭管理,人们在家的时间变长了,在线时间也更长。2020年,惯常的春节高峰期过后,假期的高位效应延续。对包括游戏业在内的在线文娱来说,迎来了某种“风口”。
  但时间,不总是优势。
  “我是一个很少有负面情绪的人,但这两个多月,的确有焦虑的时候。”刘伟清楚记得他自己居家办公开启的时点:3月13日。那一天,因疫情防控原因,他住的小区开始封闭管理。
  “我们公司是从3月16日起开始全员远程居家办公的。”米哈游团委书记夏文婷回忆道。米哈游位于徐汇漕河泾的办公楼,许久未有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的景象。2017年,夏文婷刚加入米哈游时,公司员工200余人,如今已有4000多名“同学”——由3位当年的上海交大研究生带头创业的米哈游,仍然保持着校园气息的称呼。
  “实际上,对游戏企业来说,还是需要线下办公的环境。远程的设备、带宽,涉及知识产权等问题,都有局限。当然,这两年,各个公司都在提升适应远程的基础设施。疫情是不确定因素之一,对企业发展来说,还有很多其他不确定因素。外部环境再怎么变,重要的还是企业自身的能力。”刘伟强调。
  比起设备,更重要的是人。互联网企业员工普遍年轻,刘伟说:“特别是封控初期,一是单身独居的同事,二是春节后新入职、刚从外地来上海的同事,的确有困难。”米哈游为全体员工发放了两批食品支援包和一批防疫物资包,其中有不少方便食品,是特意为不会做饭的“同学”准备的。“员工支持计划”开通健康关爱平台,开放心理咨询专线,缓解员工可能产生的烦躁、焦虑情绪。
  “最辛苦的是封控以来一直驻守在园区,维护远程设备的同事。5月下旬,公司进入复工复产‘白名单’,一小部分员工可以闭环管理复工,才轮换了一批。”刘伟说。
  文化产品也要具备生产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非常抱歉本次更新延期给各位带来了不便。感谢旅行者们一直以来的理解与支持。”5月19日,米哈游宣布,《原神》2.7版本于5月31日更新。“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玩家用一句歌词回应。
  疫情封控期间,《原神》版本更新延期,是实质性的业务影响。“但我们作为互联网企业,至少能够维持一部分。没有疫情也可能会有别的挑战。企业运行,不能祈祷不遇到问题,遇到了问题就要应对。”刘伟坦陈,除了《原神》版本更新,近期新曝光的产品“基本还是4月份之前计划好的存量”。
  2019年,米哈游率先提出游戏产品工业化,并设定了标准化、工具化、自动化、平台化、智能化五个阶段目标。“当时让我们更加明确的方向是,文化产品必须建立工业化管线,实现工业化生产,才能具备生产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2020年,米哈游是所在园区最早复工的企业之一。这源于疫情中的一步“先手”,公司提前采购的3万只口罩,不仅保证了春节后的复工率,还向湖北的医院捐赠了急需的N95口罩。这一轮疫情中,米哈游同样向所在街道捐赠了包括1万套医用防护服套装、1万瓶免洗手消毒凝胶、4万个N95口罩等在内的两批防护物资,驰援防疫工作。印着可爱动漫形象的抱枕等周边产品送进了位于石龙路的一家方舱医院,为入住的儿童患者带来欢愉。
  两年后,“先手”会是什么?首次亮相的《绝区零》可能是一个新的信号。“这是公司内部年轻的独立团队所做的产品。区别于之前开发的产品,我们想探索更多面向不同群体、不同风格的新作。”刘伟说。
  在业界观察中,米哈游是国内少有的技术驱动型游戏公司。人才是技术型公司的关键要素。2021年11月,米哈游宣布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开设工作室。蒙特利尔,也是米哈游继新加坡、东京和首尔之后的第四个海外办公室。同样在蒙特利尔开设工作室的育碧、EA等老牌游戏公司,已经感受到来自中国、来自上海的朝气。
  “我们的业务在全球,竞争对手也在全球。”刘伟说,“如果我们的组织管理、基础设施,能够迭代和进化到更适合远程协作的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吸引和招纳人才,就能成为现实。”
  在上海这个特殊的春天,迭代,或许正在发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