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朝阳区应对规模疫情前线指挥部远端流调组 分秒必争与病毒赛跑

来自:北京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88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作为疫情处置的重要一环,朝阳区应对规模疫情前线指挥部远端流调组近60名工作人员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旺盛的斗志,接到信息后,他们第一时间打电话联系病例,一打就是两三个小时;随时在线更新流调报告,直到结案……所有人的手机都24小时保持通信畅通,不敢错过病例的任何一条信息,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
  “疫情就是命令。与病毒赛跑,就要以最快的速度、事无巨细地还原病例的生活、工作轨迹链与时间链,第一时间找到风险点位、同住人等病例关联信息,并将风险点位转现场流调组进行现场调查,确保不漏一人、不漏一个点位,尽快将与病例相关的风险人群落位管控。”远端流调组副组长、区疾控中心业务办主任葛申说。
  “您最近都去了哪些地方?”“去的时候戴口罩了吗?”“接触到什么人?”“停留多久?”……面对每一个病例,远端流调组成员们都要抽丝剥茧地询问,帮助病例一点点地回忆,梳理病例到访过的餐厅、工作场所等风险点位,病例基本情况、同住人员信息等情况,并梳理成风险点位表,第一时间发送给统筹指导组及现场流调组,为现场流调组调查点位提供基础信息支撑。同时,将现场流调组返回的病例信息,分析汇总,呈现在最终的流调报告里。
  “最多的一天,我们对40余名病例进行了流调,其中一名病例涉及了127个点位。”葛申表示,流调是保障市民安全健康的一道重要关卡,流调过程中不能错漏任何细节、任何一个点位。
  “为了确保对接流畅,流调人员采取首调负责制,从接报信息到病例处置完结,都由一人负主责,所以24小时在岗是他们的工作常态。”葛申说,通常情况下,一次流调通话大致需要2到3个小时,如果遇到聚集性病例或者老年人、带有浓重口音的外地务工人员等复杂情况时,组员们为了不出现疏漏,还会添加他们的微信,在线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有的病例与流调人员建立了信任,甚至家里有老人需要照料、有宠物需要照顾都会跟他们联系,即便不是他们的工作职责,流调人员也会帮忙跟属地沟通解决这些问题,不辜负来自病例的每一份信任。“只要手里有病例,组员们就一直处在工作状态,我们也跟病例说,想到什么了就第一时间发信息,队员们时刻都在关注手机。”葛申说,“大家都快成职业病了,就算是能休息的时候,躺在床上也会时不时看一下手机,生怕漏掉任何信息。”
  完成电话流调后,还要及时将病例的相关信息整理成流调报告,4个小时内必须完成病例核心信息报告,完整的流调报告所需时间更长。“一份病例完整的报告,要随着现场流调组、数据协查组的不断反馈进行更新,有的要花上三五天,报告最多的几十页。”葛申说,往往上一名病例的报告刚补充完善,匆匆扒了两口饭就又忙起来了,“报告审核组的人都是些老专家,有着丰富的经验,面对形势复杂严峻的疫情,他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其中有些人患有基础病,但哪怕是兜里揣着医生开好的请假条,也没一个人主动提出休息。只要疫情没有结束,我们会一直奋战在岗位上。”葛申说。
  截至日前,远端流调组已累计完成流调报告600余份,其中包括兄弟区协查流调报告100余份,有力保障了市、区疫情报告、流行病学防控日报、现场流调及数据协查等工作的有序进行。
  葛申也提醒市民,针对奥密克戎的特性,朝阳区全天候24小时调查处置,远端流调组要在4小时内完成流调核心信息,如果流调需要,每个人都应该积极配合,协助工作人员第一时间阻断疫情的进一步传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