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2022年西城区道路林荫计划将再完成40条

来自:北京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75
  推窗可见绿、出门即入园、健身有空间……为改善核心区人行步道与自行车慢行系统功能与环境,2020年,西城区研究编制了《西城区道路林荫计划(2020年—2022年)》,根据道路现况主要功能及所处地理位置,将道路分成“居民生活类、滨水绿廊类、历史文保类、商务休闲类”四大类。目前已实施61条路,2022年将完成包括二龙路西街、金融大街在内的40条道路项目整治提升,三年共计完成101条道路。
  
街心公园:眼前有景的“城市客厅”
  “现在环境真是越来越美了,咱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幸福了。”在平安里地铁F口附近的休闲公园,市民董奶奶深有感触地说,出门走几步就是小公园,离地铁也近,现在一有时间就带小孙女来玩,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活动活动筋骨,玩累了坐下小憩,每次来这里心情都很舒畅。
  漫步在春日暖阳下,公园内的草木青葱映入眼帘,缤纷的花朵悄然绽放……占地不大,却很精致的休闲公园在繁华的城市里延展出一幅诗意的画卷。“现在跟以前真的是不一样了,大家都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多亏了平安大街的整治,没有了以前的杂乱,出门骑行也特别方便。”在育德胡同附近居住了十几年的李大爷说话的时候,眉宇间有着掩不住笑意。
  据了解,2021年12月,平安大街西城段整治提升后正式亮相,我区重构街道尺度,充分考虑行人和驾驶人员舒适度,取消两侧停车带,压缩机动车道宽度,将富裕出的空间用于增设中央绿化带,调整改善城市空间尺度,打造了亲切宜人的“绿色大道”。通过贯通慢行系统,增设过街安全岛、公交港湾、补植行道树、保证骑行路权、调整优化台阶位置及无障碍坡道等,努力为行人提供“在绿中行、在林下行”的健步悦骑场景体验。
  为增加街区活力,针对平安里地铁F口周边功能复合,人群多元,轨道站点集中的特点,我区改善了原有地铁口周边设施阻隔、混乱无序的状况,将街角原有的消极空地整合联通,改造为开放的树阵广场、健身活动区,营造林荫下的城市公共空间,共增加街心公园绿地4000余平方米,健身活动场地500余平方米。让市民出站入园,眼前有景,让街道空间真正变成居民的“城市客厅”。
  从此处公园出发,沿平安大街骑行向西,享受慢行系统“悦骑”体验的同时,十几分钟就能到达荷花市场前广场。拍照打卡、放风筝、下棋……如今,荷花市场前广场已经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居住在后海附近的王大爷表示:“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见证了广场的变化,这儿之前可乱了,有卖废品的,有卖小吃的,环境特别差,去年改造后,脏乱差不见了,环境美了,我们周边的老百姓别提多高兴了。”
  据了解,在荷花市场前广场“微更新”改造过程中,我区从“保障行人路权、缓解高差冲突、规范机非停车、形成景观序列、增设滨水林荫、唤醒历史记忆”六大方面入手,在荷花市场前广场新增300平方米绿地,采用20多种花卉进行景观布置,打造自然闲适的景观特色。在水域里补植荷花,呼应荷柳风韵,逐步恢复垂柳依河、荷花遍植的绝美景致,打造承载历史文化印记,展现北京之“魂”的城市名片。
  滨水绿道、林荫路:
乐享健身休闲的慢生活圈
  走在马连道东街小区和莲花河之间的滨水绿道,春风和煦,绿柳成荫,花香阵阵。在九如广场的《九鱼图》下,几个真人大小的儿童雕塑模拟着河边嬉戏,动作、神态惟妙惟肖。雕塑旁边,放学后的孩子们在旁边蹦蹦跳跳,遛弯儿的大爷大妈们在步行道上惬意而行,旁边跑步道上,跑步健身的人们时不时轻盈飘过。美景入眼中,人在画中游,别有一番风趣在其中。
  来到同乐佳境,一位看孩子的老人说:“自从莲花河滨水绿道建成后,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了极大地提高。老年人有了遛弯、锻炼的地方,孩子们也有了活动场地。在这么优美的环境下跳舞,觉得自己年轻了好几岁!”
  据了解,总长2.4公里的莲花河滨水绿道按照“一河、两带、五景”的景观结构进行建设。在河岸及水位线上增设人行栈道、活动平台和临水栈道,在河坡种植柳树、花灌木,紧邻栈道种植芦苇和荷花,丰富水岸景观。同时沿河道自北向南建成“广安荷香”、“纳福迎祥”、“同乐佳境”、“莲河印象”、“红莲往事”五大景区。各个景区融入了追忆乡情、感受书香等丰富的文化元素,打造了提供聚会、交流、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
  除了莲花河滨水绿道(西城段),我区还建成了环二环绿道北护城河(西城段)和营城建都滨水绿道建设。在营城建都滨水绿道上,我区特地营造了一处金中都公园。公园在建设时,不仅改造提升了护城河沿岸的绿化带,还在护城河上建设了一座特色鲜明的景观廊桥。新桥建成后,两岸居民的出行难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过去得绕20分钟,现在出了小区门,没几分钟就进园子里了。”建功南里社区居民说,每天都会来公园里转转,一到春天,草木青葱,花香弥漫,沿河景色特别美,活动一下筋骨,和朋友们聊聊天,心情也会变得特别好。
  结合辖区内优质河湖水系资源,我区自2019年起就对南护城河沿岸进行改造提升,开展滨水健走步道建设。2021年又新建成健走步道5.43公里,实现了南护城河天宁寺桥至菜户营桥沿线两岸的贯通,形成了8公里健走步道网络,为广大居民建立起绿色多元、舒适共享的健身休闲空间。“春天到了,河两边绿树成荫,空气清新,这条健身步道建成后,跑起来特别舒适,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来跑两圈。”家住附近的李先生表示。
  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随着三条滨水绿道陆续建成,西城的绿道体系初步形成。3条滨水绿道共建设了全长33.4公里的慢行步道和14.2公里自行车骑行线路,建设了6座休闲驿站、48座观景平台。
  2022年,我区将通过“两全、两无、四提升”措施(即道路林荫全覆盖,慢行道路宽度全达标;步道和非机动车道路权无侵犯,步道设施无占用;慢行出行环境舒适性提升、接驳品质提升、街道活力提升、智能化水平提升),将再打造40条林荫道路。
  据了解,林荫计划共涉及25个子项目,如通过补植进行慢行林荫全覆盖,优化树木生长环境,优化街道对景,保障人行步道、非机动车道宽度,清理占道设施,开展多杆合一工程,加装自行车优先标志标识,开展道路停车整治工作,增加机动车违法停放监控抓拍设备,优化慢行系统无障碍设施,增划共享单车停车区,设置休憩座椅,加强慢行林荫与滨水及绿地公园衔接,加强新技术智慧科技装备创新应用等。
  为深入推进首都核心区控规落实落细,让老城慢下来、静下来,为群众打造更多安全、舒适、绿色、人文的健康街道和生活环境,实现城市高品质发展,近年来,我区结合街区更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背街小巷整治等重点工作,持续推进慢行系统改造、林荫计划项目实施,休闲、口袋公园建设等,在更好地展现厚朴典雅的城市风貌和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辖区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口袋公园:居民家门口的休闲乐园
  走进右安门东街和半步桥街交叉口西北角的休闲公园,公园内绿意盎然,附近居民不时从公园穿过,有的老人正坐在凉亭下的长凳上休息,两位负责绿化养护的工作人员正在为绿植浇水,并对公园绿地进行修补。“别看这公园比较小,但却有油松、国槐、碧桃等17种花灌木,而且公园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广春苑’,公园建成于2012年,这在当时可是精品工程。”陈师傅自豪地说,他是公园的建设者和见证者,公园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希望通过精细化维护,让老百姓家门口的公园越来越美。
  “这个小公园就在家门口,下了楼走几步就到,对我们老年人来说,不用过马路去护城河边的步道,特别方便,每天下来溜达一圈,看看景、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晒晒太阳,特别惬意”半步桥社区居民张女士表示。
  在阜成门地铁站东南口新建的“口袋公园”,中午时分,附近不少白领会到这里转一圈,散步聊聊天;傍晚六七点,附近居民会带着孩子过来纳凉做游戏。地被植物、黄杨树球、高大槐树错落分布,颇具生机。“设计口袋公园,就是为了吸引大家多来走走。”民康社区工作人员说,这个口袋公园2021年上半年完工,如今已成为附近白领及居民的好去处。
  见空布绿,见缝插绿。近年来,随着疏解整治工作的推进以及背街小巷环境提升工作的开展,我区在环境治理工作中,不断持续推进“口袋公园”建设,昔日栅栏围挡、被人遗忘的裸露空地,经过改造提升华丽现身秀“美颜”,成为最深入市民生活的城市元素,进一步提升了居民的满意度、幸福感。
  据了解,全区目前共建成口袋公园72处,共12.34公顷;新增微绿地141处,共6.48公顷;其他城市绿地3.68公顷。全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7.61%。2022年,我区计划再完成40条林荫工程项目,新增城市绿地5000平方米,为市民打造更多公共绿色休闲空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