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丰富的蔬菜包、明晰精细的需求台账、贴心的跑腿和生活服务……近日,朝阳区陆续出现新冠确诊病例,相关街乡迅速完善工作机制,开展贴心服务,全力保障封(管)控区居民日常生活。
松榆东里 新鲜蔬菜包送到居民家
新鲜的土豆、西红柿、茄子、小油菜、葱、姜……看着冰箱里满满当当摆放着的新鲜蔬菜,潘家园街道封控区松榆东里42号楼居民张惠文心里踏实了不少。
“家里备菜原本不多,现在冰箱里能有这么多新鲜菜,多亏了咱们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的紧急支援。”一边整理冰箱,张惠文一边跟丈夫感慨着。
确如张惠文所说,备货充足的背后,是一群人的全力以赴,紧急支援。
“小区突然成为封控区,万一居民家里的物资不够怎么办?”4月22日下午4点左右,接到松榆东里42号楼将要封控管理的通知,作为潘家园街道民生保障办科长,同时也是街道疫情防控生活物资配送组相关负责人的关文海,首先想到的是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他立即拨通了京客隆(松榆里店)卖场主管杨静的电话。得知情况,杨静立即协调店长,启动紧急配送机制,从位于京郊的蔬菜基地,调配一批蔬菜,分类装好,运往封控区。
与此同时,松榆东里社区工作人员梁山已将现场20余名社区工作人员分好组、排好班。蔬菜一到,大家立即分头行动。下午6点,当满载新鲜蔬菜的车辆,停靠在封控区门口,社区工作人员早已变身“大白”提前等候。
当晚10点左右,松榆东里42号楼内的居民均已收到蔬菜包。4月23日,社区又为松榆东里11号楼等其他封控区居民送去蔬菜包。
关文海介绍,接下来,街道将继续联合京客隆等辖区企业,尝试网上购菜等多种方式,全力以赴保障好居民生活。
垡头西里 “需求台账”精细服务
受疫情影响,垡头街道垡头西里38号楼及周边居民楼实行封(管)控。为第一时间了解居民需求,随时掌握居民居家情况,街道和社区还组织楼门长、党员、居民骨干等,重点关注特殊人群,将需求及时告知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解决。
在封(管)控区的居民底册上,居民的特殊需求被一一标注出来,透析、产检、买药等需求一目了然,还有年龄较大、空巢老人等人群也被标记,作为重点照顾对象。
“排查中我们了解到,社区有处于待产状态的孕妇,也有需要产检的孕妇,还有一位百岁老人。对于这些特殊人群,我们安排工作人员点对点与他们联系,随时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需求,第一时间协助解决。”垡头街道工委副书记刘镇平介绍,对于这些就医需求,街道医疗保障组已上报相关部门与医院进行了联系协调,保障居民到医院按时、按需就医。
双龙南里 有位买药“跑腿侠”
“医保卡6张,中草药一包、阿利沙坦酯片2盒……齐了!”4月24日下午2点,在南磨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口,社区工作者李朝靓低头清点着手提袋内刚为居民取到的药品,核对无误后,匆忙赶回社区,在管控区门口将居民证件、药品等交接给同事,由他们及时为居民配送。由于几天来经常为居民代买药品,居民亲切地称她“跑腿侠”。
自4月22日晚上,双龙南里社区内部分居民楼实施封(管)控措施以来,李朝靓和其他15名同事的工作就按下了“快进键”,排查流调、统计需求、配送物资、核酸检测、外出购药,大家竭尽全力,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保障好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
李朝靓每天都会通过微信群或根据工作人员的统计,将居民的用药需求及姓名、电话、药品名称和数量统一记录下来,形成购药清单,并核实是否已经取到了医保卡或身份证,居民是否提前支付了购药费用等情况,确保备注清楚,信息无误。
购药当天,李朝靓会第一时间与居民电话沟通,核实药品名称信息,并确认需要前往的医疗机构。为了节约时间、提升工作效率,李朝靓利用午休时间帮居民购药后,再匆忙返回社区。
正是有了像李朝靓这样奋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社区工作者、医护人员、党员干部、小区物业人员等,居民才能在封(管)控期间得到贴心照料、暖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