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全力守好百姓日子 西城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聚焦非机动车管理

来自:北京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20
  非机动车作为一种经济、环保的出行方式,如今已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快递、外卖、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在享受非机动车为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引发火灾、共享单车随意停放占用人行道、个别人员违规行驶等给交通、消防以及居民人身安全等方面带来了许多隐患和问题。
  2018年11月《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2021年10月,《条例》规定的超标电动自行车3年过渡期到期。过渡期后政策落实情况如何?《条例》贯彻落实情况怎样?还存在哪些“不到位”的情况?为进一步查清病灶、对症下药,2022年,市区人大常委会通过上下联动开展执法检查的方式,力促条例落实,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
  执法检查锁定重点问题
  为保障执法检查顺利开展,西城区人大常委会专门制定了《关于检查<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实施情况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成立了由常委会组成人员、区人大法制委委员及部分市、区人大代表组成的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按照《方案》安排,日前,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分两组赴部分街道社区、重要城市道路、非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公交地铁站点、商圈等重点区域,围绕“电动自行车销售落实目录管理、推行带牌销售,以及超标电动自行车过渡期满后治理工作情况”“非机动车逆行、载人、未按规定使用号牌、闯红灯等违法行为查处情况”“非机动车道路通行、停放、充电设施建设,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情况,以及查处加装、改装、拼装等影响电动自行车安全的情况”“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落实经营管理责任、规范停放秩序、加强对承租人管理,以及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责任情况”“快递、外卖等企业落实交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情况”等方面,检查了《条例》在我区的贯彻落实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区政府有关部门贯彻落实《条例》情况的汇报。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立新表示,近年来,市、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执法检查工作,将其作为强化法律监督的重要方式,更加注重发挥执法检查“法律巡视”利剑作用,执法检查监督刚性不断增强。这次非机动车管理条例执法检查,是2022年市区联动开展的第一项执法检查,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高标准推进,重点检查影响法律法规实施、制约高质量发展、损害群众利益的典型问题、共性问题,特别是制度机制方面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更好推动法律法规全面实施。
  电动车销售
  实现台账管理动态更新
  “你们店最近电动自行车的销售情况怎么样?”“居民群众购买电动自行车后可以直接办理牌照吗?”执法检查组分别选取了位于南横东街和南横西街的两家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详细询问了店铺经营情况,并检查了电动自行车产品目录、进货渠道、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有效性、消费安全提示、依法合规经营责任书等相关情况。
  据悉,《条例》实施后,我区第一时间制定辖区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领域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并动态更新辖区电动自行车销售主体台账,对全区70户电动自行车经营主体开展多轮次全覆盖检查。
  强化对快递外卖企业的安全检查
  在顺丰快递陶然亭站点,执法检查组查看了集中充电柜,了解了企业对驾驶电动三轮车配送人员的管理培训情况。
  在盒马鲜生(红莲店)随执法检查组了解到,红莲店的骑手必须经过交通安全培训后方可上岗,骑手们的电动车为特别定制,只能在门店专门设置的锂电和铅酸充电柜充电,有效避免了将电动车带入居民区私自充电的情况。
  按照2021年开展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要求,我区对餐饮、零售、重点商圈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覆盖式每月一查。对规模以上商业企业,经常上门开展检查和指导。加强对快递、外卖站点电动车辆充电使用情况的现场检查,纠正不正确行为,保证电动车辆的使用安全。近一年来,出动人员318人次,检查企业141家次,纠正企业问题38项并督促整改。
  居民区电动自行车
  停放充电逐步规范
  居民自用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是否便利安全?停车管理情况如何?执法检查组分别来到牛街街道东华金座小区和白纸坊街道荣宁园小区,查看了电动自行车充电设备和消防设施建设情况。
  强化源头管控,我区研究制定了《西城区加强电动自行车经营安全管理检查指引》,用于指导相关部门、街道、电动自行车经营主体及其所在建筑物业管理单位开展相应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坚持疏堵结合治理原则,消防救援支队联合街道、公安派出所开展专项检查,清理违规停放充电电动自行车365辆,发现并督促整改安全隐患286处。推动属地街道开展集中充电设施加装工作,2022年计划推动各街道新增建设点位2.8万个,完成居民小区全覆盖,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安装电动自行车电梯阻入系统690部。
  全面加强执法管理
  在鱼藻池路口,执法检查组向正在执勤的交警详细询问了非机动车逆行、走人行道、未按规定使用号牌、闯红灯等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
  依托文明示范路口创建工作,我区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将非机动车行人闯灯越线等交通违法作为路口秩序管理重点,精细“文明引导员、交通协管员、交通民警”三支力量分工协作标准,有效形成“引导、劝阻、处罚”措施合力。2018年11月份以来,全区共处罚非机动车违法行为212410起。
  有效组织过渡期政策平稳落地,截至2022年3月21日,全区累计办理注册登记电动自行车313894辆(其中,西城车管站办理271400笔、便民服务点办理42494笔)。
  科技赋能租赁自行车管理
  依据《条例》,我区制定了《西城区关于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的实施意见》。全区设置共享单车停车区1563个,在辖区内所有的地铁出入口和共享单车需求大的商圈、公交车站、学校、医院等重点区域,安装共享单车蓝牙嗅探电子围栏150余处。完成了金融街、金科新区、鼓西大街电子围栏“入栏结算”停放系统建设设施260余套,实现“两个片区一条街道”共享单车“入栏结算”全覆盖。
  结合共享单车管理存在的企业独立调度缺协同、政府监管调度难触达、居民潮汐使用易淤积等问题。我区基于城市大脑,实现科技赋能,构建了“协商共治”的新型共享单车管理体系。城市大脑融合了市交通委共享单车订单、区城市管理委(区交通委)蓝牙嗅探数据以及雪亮工程视频监控数据,一方面实现了单车淤积预警,可及时调派力量清淤,另一方面对全过程“可视、可查”,保障整个机制的持续运行。目前已经实现全区约6万辆共享单车、38个重点区域、359条道路监控视频的运行监测,共有259位工作人员实时进行调度。
  2015年起,我区率先进行慢行系统示范区建设,目前已完成152条道路、220公里慢行系统建设工作。在全市率先实施《西城区道路林荫计划(2020年—2022年)》,通过“两全、两无、四提升”等改造措施,(即道路林荫全覆盖,慢行道路宽度全达标;步道和非机动车道路权无侵犯,步道设施无占用;慢行出行环境舒适性提升,接驳品质提升,街道活力提升,智能化水平提升),以“一路一策、一街一景”为原则,推进健步悦骑,改造提升以西二环、鼓西大街、滨河路、旧鼓楼大街等为代表的一批道路共计61条,极大改善了居民绿色出行环境。
  代表查“三边”、进家站
  为进一步提升执法检查效果,按照《方案》,此次执法检查采用专题检查,代表围绕本人居住的社区、附近道路和周边区域非机动车管理工作情况开展“身边路边周边”检查和代表进家站收集群众意见的形式,通过执法检查组、市区两级代表和广大群众的多方参与,发现身边问题,同步督促整改,把执法检查打造成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机制和平台。
  在德外大街,记者跟随区十六、十七届人大代表,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工会主席许根才,对单位周边区域和附近居民小区进行了“三边”检查,重点查看了电动自行车、快递电动三轮车的停放和充电问题。许根才说:“德外大街周边环境比较复杂,居民区、少年宫附近停放的电动自行车较多,各类商铺附近也常有快递电动三轮车、共享单车。经过现场走访检查后,我将定位、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在小程序上,以便市、区人大常委会整理汇总相关情况,科技赋能代表工作既有创意又很实用。”据许代表介绍,按照区人大常委会要求,他还通过代表家、站及单位物业向选区群众、单位宿舍职工发放了调查问卷,进一步收集了群众对非机动车管理方面的意见建议。
  本次执法检查得到了市、区人大代表的积极参与,我区82名市人大代表和440名区人大代表全部参与了“三边”检查,参与率达100%。市、区人大代表进家、站发放问卷1969份,通过和广大市民面对面的交流,收集对非机动车管理方面提出的相关意见建议,近距离倾听他们的诉求和需要,寻找治理非机动车乱象的“金点子”,增强了市民对代表家、站的认知认同,密切了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促进了人民群众对城市治理的参与。
  检查报告+问题清单+督促整改
  集中检查后,区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和审议执法检查报告,并结合审议情况形成审议意见书连同执法检查中开具的问题清单一并交区政府研究处理,并将有关意见建议反馈市人大常委会。区人大常委会还将结合落实情况,适时进行跟踪检查督促整改,更好发挥人大执法检查“法律巡视”利剑作用,更好推动法规深入实施,为提升首都城市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