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记者 顾泳
上海疫情仍在高位运行,为何必须坚持“动态清零”不放松?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疫情,如何做到“四应四尽”?记者就此专访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方秉华。
方秉华说,传染病防治主要有三个手段: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就意味着,传染病防治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2022年由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新冠疫情,易感人群非常广泛,我们从临床看到,从新生儿到耄耋之年的老人,都是易感人群。针对新冠疫情采取“动态清零”,也是基于易感人群广泛的考虑。
奥密克戎变异株作为新型病毒的特点,也决定了需要“动态清零”措施来防控。方秉华说,变异株有相当比例的免疫逃逸,注射疫苗后可以减少感染者重症比例,但并不能确保百分之百不感染。坚持“动态清零”,就是要让易感人群少感染或者不感染,这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通过传染病防治的基本公式,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应该是所有专业人员的共识,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动态清零”就是传染病防治共识的专业术语的社会表达。
方秉华介绍,上海在历史上有过传染病防治的成功经验。1988年甲肝大流行时,发现黄疸,要去肝病门诊筛查,一旦确诊进行隔离,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就是“动态清零”。奥密克戎变异株此次来势汹汹,“动态清零”显得关注度特别高。事实上,抗疫两年多来,上海对于不同阶段的不同措施处置、手势,包括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等,都是“动态清零”不同阶段的表现。
上海已有两年多的抗疫经验,我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也在持续更新、不断深刻,这样的认知对以后其他新发传染病防治也有非常大的启示。方秉华认为,在这场疫情之中,所有市民都是亲历者、也是参与者,坚持“动态清零”不仅涵盖医生护士竭尽全力救治,普通市民配合做好筛查、做好个人防护、减少流动、一旦感染进入收治点接受救治、尽快恢复健康等,这也是从不同角度参与到社会面动态清零过程中,同样为抗疫添了一份力量。
“最后我想说,上海很少经历这样的过程,疫情以来城市在传染病防治中不断积累经验,未来相信上海应对传染病防治时将会更睿智、更从容。”方秉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