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博饼效应催旺人气 长假前四天厦百货销售一片红火

来自:来源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91

拥挤的购物人群,响亮的骰子声和欢呼声……接连三天,我市各大百货商场销售一片红火。来雅百货中山店企划吴海宏激动地告诉记者:“简直匪夷所思,今年的销售额居然比去年同期上涨了60%左右。”和吴海宏同样惊愕的还有其他商场的负责人。信达免税重装开业后,业绩比去年同期翻一番;华联百货中山店连续四天,每天的营业额都近200万元;天虹商场销售额大大超过预估量,一天数次补货……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令今年的黄金周格外火旺呢?记者昨日调查发现,国庆连着中秋是黄金周“遍地黄金”的重要原因。

“博饼”是厦门中秋的独特习俗,厦门的百货商场几乎无一例外地引进这一习俗。大大小小的“状元碗”和琳琅满目的奖品一道组成了商场里独特的风景线。这道风景线吸引了不少旅游购物的人群。

来自龙岩的陈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一家专程开车到厦门来逛商场,一来采购一些过节的商品、二来感受一下这里的博饼文化。“我儿子在商场里博到了一个状元,开心得不得了,我们还买了一盒会饼回家,准备中秋玩呢!”

天虹商场企划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与以往相比,今年的外地顾客特别多,约占整个购物群体的20%。有些顾客专程从福州、三明等地赶来厦门采购。同样的情况在华联百货中山店得到印证。据统计,这里每天的客流量达到10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外地游客。

由于中秋临近,很多企业、家庭还在采购中秋博饼的奖品。因此,这几天,包括床上用品、家居用品、高档皮具等商品全线热销。一位市民告诉记者,每年中秋都要参加数场博饼,去年博的沐浴露到现在都还没用完呢!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以商场里的购物卡作为博饼奖品成为很多企业的选择。手头上的卡多了,用起来也就不心疼,由于恰逢黄金周,商家们都不失时机地推出“买送促销”,市民也就乐得多买一些了。

难怪很多市民感叹:“厦门的中秋节比春节热闹多了,几乎成了一年最热闹的时候。”

 

相关新闻 

两岸商品俏 游客尽兴归

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人气激增

和大嶝“战地观光游”一同走俏的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长假以来游客数激增,交易额稳步走高,商家赚得盆满钵满,游客大多尽兴而归。

据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管委会有关人士称,长假以来交易市场呈现出几大特点:人多,日均游客数5千余人次,是平时的2到3倍;本省自驾游客人多;外地团队型的游客多。

为应付南来北往的客人,交易市场里350间店面都开足了营业时间和空间,台湾及金门地区的食品、烟酒、小五金、化妆品及小电器等上百种商品随处可见,内陆各省的名优商品、土特产品触目可及。一专营两岸茶叶的批发商出售台湾高山茶、大陆铁观音、普洱茶以及茶工艺品、茶具等等,填补了市场此类品种的空白,飘散的茶香更引得游客纷纷驻足。

目前,台湾商品输入该市场的渠道主要有二,一是经高雄-东渡试点直航的集装箱,再转运到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二是台湾离岛(金门、澎湖、马祖)小额商品以民间贸易方式用小船直接运到大嶝。

大嶝与金门岛最近距离1800米。1998年5月,经国家批准,大陆惟一的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厦门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设立,昔日的海防前哨,变成了对台贸易的窗口。今年9月间,海关总署在支持海西建设的具体措施中提出,将旅客在厦门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免税商品携带价额,由原来的1000元提高到3000元人民币,买台货免税额的提高,更带动了交易市场的人气一路走高。开市7年来,交易市场接待了海内外游客400多万人次(境外人士3.5万人次),两岸商品成交额近12亿人民币,该交易市场已成为大嶝乃至厦门重要的旅游购物场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