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西城区:疏解整治促提升 盘活地下空间 腾笼换鸟“瘦”出便利生活

来自:北京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53
  近年来,“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给北京带来了巨大变化,地下小旅馆变身仓储空间、企业经营转型成为市民文化活动中心,这些都为疏解整治后的地下空间使用提供了范例。西城区借力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腾笼换鸟,盘活地下空间,让城市肌理焕发新的生机,给百姓生活带去更多便利。
  
地下旅馆变身仓储空间
  便民超市、盲人按摩、家政服务、便民理发、鲜花渔具、物品存放……感化胡同3号院“智能方”如今大变样,成为了社区便民服务角,备受居民欢迎。
  感化胡同3号院位于长椿街社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楼栋比较规整,相对独立,紧邻宣武医院、长椿街地铁站,交通地理位置便利,住户540余户,多为辖区单位有色综合服务公司的退休职工,且老年人居多。感化胡同3号院8、9号楼地下一层为北京市有色综合服务公司经营性房产,自1993年起一直作为招待所用房,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为响应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于2017年12月关停。
  长椿街社区结合居民的实际需求,在广内街道的支持下,依照民生工作民意立项机制,征求居民意见后引入智能方(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第三方企业单位,对8、9号楼地下一层进行改造。
  如今该区域共分成仓储区和便民服务区两大部分,共56间用房。其中东侧的28间用于提供便民超市、足疗修脚、家政服务、理发等便民服务,西侧的28间改造成大小不一的存储柜。小的如同一个柜子,大的则是一个10余立方米的存储室。在感化胡同3号院这样的老旧小区,由地下空间改造成的仓储空间备受居民欢迎。
  刘先生是感化胡同3号院的老住户了,最近因身体不好,孩子要搬过来同住。考虑到家里空间有限,杂物太多又舍不得扔,便来“智能方”看一看,想要租个存储室。“家家都有不用的东西,放在家里占地方,存在这儿并由保安保管、监控室监控,东西存在这放心,过来拿也方便。”4月1日,刘先生在女儿的陪伴下来到“智能方”签约时说道。
  除了为居民提供方便,地下空间的功能整合也为附近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刘姐是“智能方”便民超市的老板娘,从这里到她家骑车不到5分钟。两年前,刘姐了解到“智能方”将提供综合性便民服务,于是她便与“智能方”负责人联系开展合作,运营便民超市,慢慢地又重新唤起对生活的热情,“之前退休了待在家,一下子闲下来各种不适应,经常头疼,干什么都没精神,来这里之后每天有事情做了,身体都好了不少。”2021年,刘姐还将自己的经营范围扩大,增设了一间地下室专门卖菜,街坊邻里光顾的次数更多了。
  “智能方”负责人孟良介绍,在相关街道的支持下,目前他们在相来家园小区、感化胡同3号院、广外车站西街、南华里社区的地下空间,都设立了“智能方”网点。“盘活城市地下空间,既能解决居民存物难的问题,又能让社区留住‘烟火气’,我们还设置了阅读空间、社区茶室、会议室,希望能有更多居民走出家门,共同营造社区便民服务圈,不断完善街区服务功能。”孟良说道。
  
废弃楼宇变文化活动场
  位于广义街甲1号的广内街道市民文化活动中心“广艺+”占地1865平方米,分为地面和地下两层。走进“广艺+”就被满眼的绿色吸引,让人放松下来。向里走便看到接待台,旁边是展厅,穿过展厅就来到了社区剧场,接着是一个通顶的大型“书塔”,有不少居民正在借阅图书。据介绍,这里原来是歌舞厅,附近居民每天生活在声光电的嘈杂环境中。2017年,街道以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为契机,将这里改造为服务社区居民的文化活动中心。
  听说这里要改造升级,居民们拍手称赞,还纷纷建言献策,年轻的父母希望“给孩子们留个看书的地方”,爱好文艺的老年人希望“有个现代化的排练厅”,患有慢性病的居民希望“多举办些健康讲座”……“居民的需求五花八门,有共性也有个性,但我们却打心眼儿里高兴,因为居民有关注有需求,这项工程才能做到居民的心坎上。”街道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改造将首层开放的大空间设计为社区剧场、阅读书塔,分类设置为阅读、休闲、展示等功能区域。地下一层分隔出大小不等的房间作为影音室、社区工坊、舞蹈排练室、社区客厅和儿童空间,通过一条绿色的连续路径,将不同功能区域串联起来。考虑到年纪较大的居民行动不便,走楼梯到地下室不方便,街道还安装了无障碍座椅电梯,方便更多居民走出家门,共享身边的文化空间。
  这里有藏书12000余册,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前来“打卡”,公共开放图书馆不需预约,同时与西城二图等图书馆联网通借通还。内设76个阅览座位,居民可凭兴趣爱好在里面任意阅览。书塔旁还设有休闲水吧,可随时为居民提供饮用水,同时还提供咖啡、果汁等饮用品,满足大家的“定制需求”。
  据“广艺+”负责人介绍,自中心开放以来,“广艺+”结合社区疫情防控情况,正常运营时会延时开放至晚九点,周末不闭馆,所有空间免费开放,还组织开展了满足各年龄层文化需求的活动、讲座、演出,在不断探索中锁定多元用户。
  地下一层成了孩子们拓展学习和社区文艺团体日常排练的热门场地。“广艺+”聚焦当下学生和家长的迫切需求,结合优质资源,推出了五大类校外实践兴趣课,包括艺术类、科普类、文学类、体育类、生物类,每周一到周五下午6点半,附近的孩子们就会来这里做手工、画美图、阅读生物绘本、学习音乐基础、朗诵演讲、开展体能锻炼,用更多的自主时间走进生活,在快乐中成长。社区文艺团体可通过微信或电话预约排练场地,通过“菜单式”和“订单式”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实现空间利用率最大化,让越来越多的居民走进“家门口”的文化中心,共享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整合空间增设安全教育基地
  通过5D沉浸感受地震的威力,在教室模拟求生的最佳位置,触摸导电球体验电流……在金融街街道安全教育实践基地里,参观者可以边体验、边学习应急救援知识。
  丰汇园社区13号楼地下一层原为对外租赁用房,街道和社区以疏解整治促提升为契机,将13号楼地下进行重新规划,打造集居民议事厅、心理咨询室、乒乓球室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五社联动综合活动室,同时将隔壁的15号楼地下进行优化提升。
  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金融街街道决定将15号楼地下打造成安全教育基地,围绕消防、地震、安全用电等方面设计体验项目,组织辖区单位员工、居民及学校师生积极参与,强化群众安全意识,提高群众自我保护能力,打通群众安全教育、宣传、服务最后一公里。
  基地建筑面积370平方米,分为防灾科普、生活安全、灾害防护、灾后救援、多功能厅五个体验区,20余个体验项目,主要涉及防震减灾、消防安全、家庭日常生活安全等内容,每年还会结合现实情况进行知识更新。据丰汇园社区工作人员张宗昱介绍,近年来教育基地先后邀请消防、地震等相关部门专家前来参观,针对体验环节及科普教学内容提出多项意见建议,“其实地震每天都在发生,只不过人们感知不明显,每次讲座前我都会登录国家地震台网,查询近期地震情况,更新课件,更加生动形象地向观众科普相关知识。”张宗昱说,自安全教育基地2019年开放以来,科普课件经过了37次大规模修改,总页数也增加至300余页。
  安全教育基地将专业讲解与现场体验相结合,经过专业培训的社工讲解救生绳索如何打结、防烟面罩使用技巧、心肺复苏注意事项等,并邀请参观者体验在各种紧急情况下如何自我逃生、自我救护,大家仿佛置身于各类安全事故现场,切实感受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基地还会针对参观群体提供个性化讲解。对于街里街坊的大爷大妈,工作人员着重讲燃气灶起火应对等居家安全常识。对于在写字楼上班的职员,工作人员讲解内容会加入楼宇灾后逃生知识。对于学生,工作人员提供适合其年龄段的讲解,如对小学生侧重于人体触电、地震模拟等各项直观体验,对中学生侧重讲解人体对地震烈度的感知、地震源深度对建筑的影响等科学原理。
  基地对公众开放以来,共接待了各社区居民、驻区单位人员、楼宇物业人员、学校师生等200余次参观学习,在防灾减灾和安全教育宣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这里提供小规模团队预约参观。
  
地下群租房变冬奥训练场
  腾退的地下空间如何在紧贴需求的同时增强居民的幸福感?白纸坊街道和广外街道的答案是:将地下空间改为冰雪体验馆,持续打造冰雪运动文化氛围。
  白纸坊街道冰雪体验中心在建功南里小区地下一层,走进小区,就能看到指示牌,方便好找。作为西城区首个街道层级的冰雪体验中心,这里于2019年5月开门迎客。
  鲜有人知道的是,2018年5月前,建功南里小区3号楼地下还是一个又一个的隔断间。“以前这就是群租房,四十多个隔断住着八九十人,挺吵的。”街道结合居民需求,不断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对地下室群租房进行清理,拆除隔断间。
  腾退后的空间如何再利用?经过居民议事会商讨,冰雪体验中心的赞成率最高。街道工作人员四次征求社区居民意见,同时在体育专家的指导下,组织专业团队,根据群众体育特点,对地下空间进行了规划设计,打造了一处集冬奥文化宣传、冬奥项目展示、冰雪项目体验为一体的冰雪体验中心。
  拾级而下,两侧的墙上贴满了冬奥知识和冬奥冠军简介。走进体验中心,迎面就是一面奥运五环墙。1000平方米的区域内,分为冬奥文化展示区、智慧滑雪体验区、儿童攀岩区、冰蹴球体验区、VR冰雪体验区五大区域。这里没有真正的冰雪,体验项目都是模拟冰雪环境。体验中心运营方负责人常芙表示,“大家体验冰雪的热情特别高,开馆以来接待参观人数超过3万人次。”
  除了白纸坊冰雪体验馆,广外街道也有一家冰雪体验中心,位于马连道第三区商业街地下一层,也与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密不可分。2019年,这里是周边商户堆放杂物的地下空间。当时周边居民特别着急,“这么好的地方堆放杂物太可惜了,希望街道能把它利用起来”。不久后,居民的愿望成真了。现在,这里有365平方米的仿真冰壶体验区以及2条冰壶道,可以为居民提供冰壶、冰蹴球、室内滑冰等冰雪运动项目。置身其间,可以感受到满满的冬奥元素和运动活力,是广外地区全民健身和大众体验冰雪运动的乐园。值得一提的是,中心还变成社区能人的展示“窗口”,布艺贴画达人刘泰兴老人的冬奥布艺贴画摆满了一整面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