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一行深入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实地考察了泰宁金湖、上清溪、寨下大峡谷、尚书第、地质博物苑等景区,并于20日晚8:00召开座谈会,泰宁县人民政府廖小华代县长等县领导参加了座谈会。会上,卢院士盛赞泰宁“旧衣文字化自然,国泰康宁好时光。历史自然相和谐,世界地园誉四方。” 的亲笔题诗现场赠给了泰宁县人民政府。赠送仪式后,卢院士结合泰宁实际以“一二三六六八八”精辟概括和指点了泰宁世界地质公园今后的建设方向。会上就“关于中国地质科学院派科技副县长支持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建设的申请、建立全国地学科研科普基地、建立全国地学科普夏令营基地、全国地学大会在泰宁召开、地质博物苑增设地质科普电子动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泰宁县人民政府代县长廖小华代表泰宁县人民感谢卢院士以对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建设的关怀和支持,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建设将以提升地质科学科普内涵为切入点,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的和谐统一,让泰宁走向世界,让世界共享泰宁,让泰宁造福人民。
附:“一二三六六八八”: “一”是原则:保护为本,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二”是科学发展观的考虑两个方面的条件:考虑自然资源有利性条件、考虑自然资源灾害性条件。“三”是三个方面的问题:地质景观研究、整体规划、开发与经济发展结合的问题。“六”是六个目的:保护自然资源、减少自然灾害、研究地球科学、提高环境质量、研究地质科学、促进当地发展、实现具体经济效益。“六”是六方面内涵:科学内涵、自然演化内涵、文化内涵、生态内涵、建筑艺术内涵、经济内涵。“八”是八个方面的和谐:自然资源有利性条件与灾害性条件利用的和谐、发展与保护的的和谐、供水与环境的和谐、生物多样性的和谐、能源供给与环境效应的和谐、交通与接待能力的和谐、建筑风格与景观的和谐、人为与自然规律的和谐。“八”是八个科学内容:研究环境演化、研究资源的成因、研究主要灾害及危害性、研究生态系统的构成、研究地质公园的容量与质量、研究风险评价、研究环境保护的途经、研究如何可持续发展。
卢耀如简介
卢耀如,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1年5月生于福州,1953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同济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岩溶地质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建立了岩溶发育与工程环境效应系统理论,参与实践及指导水利水电、铁道、矿山及城镇工程勘测研究,研究与基础处理工作,取得一系列经济与社会效益,曾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卢耀如在岩溶(喀斯特)研究方面的成就显著,被国内外学者赞称为“喀斯特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