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旅游局黄晓炎局长率“闽东北亲水旅游线路”考察组在白水洋景区调研
屏南:万安桥秋色
10月23-25日,省旅游局黄晓炎局长率省“闽东北亲水旅游线路”考察组赴福鼎、周宁、屏南、古田考察太姥山、鲤鱼溪和白水洋等景区,特别是详细调研了屏南县白水洋景区。黄晓炎局长要求白水洋景区要加强旅游规划,整合相关资源,通过具体项目来培育白水洋品牌,着重开拓长三角等地客源市场。
黄局长指出,现在是打造白水洋品牌最有利的时期,机不可失,要让白水洋品牌真正成为福建乃至中国的旅游品牌,吴仪副总理的题字“奇特景观”含义深刻,要认真贯彻落实吴仪副总理视察白水洋景区的指示精神,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与相关部门和当地政府一起努力,进一步完善白水洋的基础设施,进一步扩大白水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要提高景区规划档次。按照吴副总理的指示,向国家旅游局要政策,请国家旅游局帮助邀请知名专家实地考察,做好旅游产品策划,进一步突出白水洋景区的优势和特色。二要全力破解交通瓶颈。游客要引进来,交通是一个基础,要做好现有道路路面的整平工作。争取宁德至屏南的二级公路2007年通车,争取宁德至武夷山高速公路早日开工。三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早日建成白水洋景区游客中心,加快以步游道、停车场、宜洋景区管理中心等为重点的16个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当地的住宿、餐饮、购物、游乐等旅游配套设施。四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通过电视、网络、报刊以及举办旅游节庆活动等形式,强化白水洋旅游品牌宣传。五要整合相关景区的资源。要有大资源、大旅游、大市场的概念,抓住“屏南白水洋——周宁鲤鱼溪——福鼎太姥山——宁德三都澳”旅游线路被中央二套列入中国完美旅游线路的契机,加大古田翠屏湖等相关景区串点连线力度,近期着重拓展长三角特别是浙江的旅游客源市场。六要整合旅游文化资源。在开发白水洋等自然旅游资源的同时,深入挖掘古廊桥、古戏曲、古民居、古村镇的文化内涵,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和红色旅游。争取早日启动白水洋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和古廊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相关资料:白水洋景区基本状况
白水洋位于福建省屏南县、周宁县、政和县三县交界处,距屏南县城25公里,距福州170公里,既是国家地质公园和福建省十大旅游品牌之一,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鸳鸯溪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水洋四面青山环抱,群峰叠翠,两条清澈见底的溪流----仙耙溪和九岭溪交汇其间,形成一处面积约8万平方米、以岩石为溪床的自然地貌,其中最大的一块岩石面积达到4万多平方米,最宽处182米。溪床布水均匀,人行其上,水仅没踝;阳光下波光潋滟,一片白炽,因而得名白水洋。2003年,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首次视察白水洋,称之为“天下绝景,宇宙之谜”。
白水洋的奇特景观,引起许多专家的浓厚兴趣,大致形成以下不同观点:1。白水洋水上广场是100多万年古冰川运动形成的槽形谷;2。福建纬度低,白水洋海拔只有数百米,古代不可能有冰床出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不同的自然力作用,完全有可能出现相似冰川遗迹的地貌特征;3。白水洋“水上广场”是火山熔岩形成的。
白水洋所属的鸳鸯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鹫峰山脉中段,面积66平方公里,属花岗岩地貌,南部两岸为凝灰岩,平均海拔在700—800米之间,主要地貌类型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和溪谷。一亿多年前经过剧烈的地壳运动,中生代火山岩受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地质构造运动力相互作用,并经过西北-东南走向流水长期侵蚀崩塌而形成峡谷段落,其复杂多样的地貌,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山水景观。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86%的面积被森林覆盖,生长着众多的红豆杉、柳杉、银杏等古树名木。区内有目前全球唯一的鸳鸯和猕猴自然保护区,环境清幽,保持着原始的自然风貌。景区周边有13座保存完好的古代木拱廊桥,其中万安桥始建于宋代,桥长98.2米,是全国现存最长的木拱廊桥;百祥桥始建于宋代,桥高22米,素有“江南第一险桥”的美称;千乘桥、龙井桥和溪坪桥均被载入茅以升主编的《中国古代桥梁技术史》。
1984年,鸳鸯溪被列为省级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1994年,被列为第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5年,白水洋景区跻身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屏南县被国家野生动物协会授予“中国鸳鸯之乡”荣誉称号;2006年,四平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万安桥、千乘桥、百祥桥被列入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屏南岭下73株成片天然水松林被列入《孑遗植物•水松》特种邮票。2006年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完美旅游线路”,以白水洋为重点的闽东北亲水游旅游线路入选“中国完美旅游线路”前20强,现正积极竞选“中国10大完美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