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传统的东西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很难发展和生存,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从远的来看,就说北方的评书,现在还很有市场,听的人很多;东北的二人转,大家都知道,转得红红火火。从近的闽南语系的范围来看,台湾的电视台,在报天气预报时,运用答嘴鼓方式来播报,大家很喜欢;漳州的布袋木偶戏,大力开发旅游市场,在国内的旅游景区表演,也很火爆,去年来到厦门的厦金海域游船上表演,深受外地游客的青睐,其木偶像作为一种旅游纪念品,在船上也很畅销的。
这些例子说明,传统的东西并不一定没有市场,市场是潜在的,关键是靠人怎么去开发它。
闽南讲古作为闽南地区的一种传统文化,有着它的表现形式和艺术价值,应该加于发展,因为越是传统的东西,才越是民族的。厦门是一座旅游城市,要体现自己的文化特征和个性,来展现这座城市的文化历史和内涵,不要只满足于现代的,而忽视了传统的东西,可以利用传统的东西来打文化牌。传统的闽南讲古,可以打造成为厦门的一张古色古香的城市文化名片,增加厦门这个城市的内涵和魅力。
现在讲古场没了,讲古人才也很奇缺,出现讲古市场萧条的现象,让人觉得闽南传统文化正在逐渐地离我们而去。
热心闽南传统文化的范寿春老人,一个人义务讲古五年,硬撑起一个讲古场,已经给我们做出了弘扬闽南文化的榜样。为传承闽南文化,今年5月,范寿春老人应海外闽南乡亲的邀请,前往新加坡讲古,这是厦门讲古第一次出国与华人华侨交流。短短十几天中,范老连讲8场,每场都座无虚席,深受新加坡乡亲的喜爱。在海外的华人圈,闽南讲古都还有一定的市场,难道反而在闽南地区就真的没有市场吗?作为闽南人的新一代,我们应该大声呼吁:别让闽南文化离我们太远。(土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