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省政府公布了2021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情况。其中,20个智慧公园、6个全民健身中心预计在2022年底建成投用,这将进一步缓解困扰全民健身事业的“牛鼻子”问题——“去哪里健身”。
成果的背后,体彩公益金通过一张张小小的票根汇聚成海,持续补齐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从2002年开始,全民健身场地建设被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带着不变的公益底色,20年来,体育彩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助力全民健身脚踏实地,铺就通往全民健康的大道。
多元供给
北京冬奥会虽已落幕,但八闽各地关于冰雪的热情才刚刚开始。
上周末,莆田市体育中心冰上运动馆迎来了又一拨顾客。市民刘女士说:“身处南方,在家门口就有冰场,想滑就滑,尽情感受冰雪运动的快乐,真的太方便了!”
“当时,体彩公益金投入200万元支持冰场建设,150万元用于购置冰雪运动器材以及冰场维护。”莆田市冰雪运动协会会长唐士伟介绍,除了向公众开放,依托场馆,莆田还成立了省内首支冰壶队,推动福建冰雪运动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面对全民健身的新趋势和新需求,我省在场地设施供给上着力写好公益“文章”。2020年,省体育局投入体彩公益金2000万元,补贴支持各设区市建设冰雪场馆,实现了全省范围内的覆盖。
扩大增量,同时盘活存量。厦门市体育局副局长杜新飞介绍,目前,开放体育设施的厦门学校已有88所,每年投入500多万元体彩公益金用于硬件建设和运营维护。场地共建共享既提高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综合利用率,又满足了周边居民的健身需求,为厦门加快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打造15分钟健身圈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融合发展
随着天气放晴转暖,3月初的龙岩市紫金山体育公园内人气高涨。仅仅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块荒芜破败、水土流失严重的废弃煤矿开采区。
从2013年开始,体彩注入公益金3500万元,历时7年实现“变废为宝”。如今,体育公园内不仅实现了边坡复绿及再造开放式公园绿地,建成人工湖和花海公园,还建成了全民健身中心、十公里漫步道、自行车赛道,先后承办上千场各类活动,免费接待游客1000多万人次。
紫金山体育公园并不是孤例。在厦门市湖里区,江头文体公园一改脏乱差,摇身变为充满动感的运动空间;在武平县,高依山白鹭保护生态文化健身工程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
“公益+生态”正不断擦出绿色火花。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主任王海飞说:“在扩大体育场地增量的同时,体彩公益金也注重创新推动,让体育与城市、与生活深度交融,更高质量体现场地价值,切实增加居民获得感。”
智慧赋能
无论是运动前的“智能体测”、扫码预约的便捷,还是互动竞赛的趣味,石狮市宝盖山智慧体育公园的健身器材将“智能体育”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据悉,宝盖山智慧体育公园是2020年我省计划推动的18个体育公园中首个落地的项目,占地面积5.24万平方米,总投资2500万元。其中,体彩公益金投入500万元。
在打通全民健身“最后一公里”的过程中,如何用“软服务”为健身群众带来更多的幸福感?省体育局从2018年开始顺应潮流,推动智慧体育公园建设,让公益力量投身其中,不断挖掘和放大运动的功能和价值,书写“智能”答卷。
王海飞表示,互联网+、大数据等的快速发展,智能装备、物联网的加速应用,不断为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变化,也让公益力量持续释放更加显著的效应。
从隐匿于社区一隅的运动“边角地”,到坐落市中心的“城市绿肺”;从科技赋能的“15分钟健身圈”,到生态融合的“清新养生后花园”……在体彩公益金的推动下,健身场地正在你我的身边日新月异。
“每一个人都动员起来,公益就有了空前的能力,就能搭起全民健身的四梁八柱。”王海飞透露,2020年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援建与维护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捐赠体育健身器材支出1.4547亿元。
在今年的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中,新建20个智慧体育公园和30个游泳池赫然在列。帮助全民健身脚踏实地,公益就是那块稳固的“基石”。(
记者 肖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