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代表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切感受到了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昨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上海代表团、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
粮食安全,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总书记在政协参加了联组会,强调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对这一点印象很深。”全国人大代表丁光宏说。
今年两会,他很关心黑土地保护法的立法草案,“总书记在讲话里也提到了黑土地。黑土地是中国的粮仓,它是千百年自然生态演化的结果,是大自然给中华民族的恩赐,一旦受损,是无法人为修复的。保护黑土地和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1.3万亿斤粮食产量密切相关,需要全民参与,构建大保护格局。”
他提到一个现实问题,对于人口大国来说,资源稍微多一些,就会感觉很丰沛,但要是少一点点,就会突然觉得短缺。“这一点体现在粮食上非常明显。粮食来之不易,节约粮食不是口号,而是事关民族生存的大事。”
在新闻联播上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看到总书记关心农业问题和种源安全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张兆安感触很深。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张兆安带来了一份关于进一步强化我国种源安全的建议。“总书记的讲话高瞻远瞩,抓住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和关键之处。”
“种子是农业产业链的最前沿。中国人不但要把粮食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还要把其他农作物、畜牧产品的‘饭碗’也端在自己手里。”张兆安说,当前我国通过多年对主食的研发,让水稻、小麦、大豆等“中国粮”用上了“中国种”,但如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种子仍部分或全部依赖进口才能满足。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创新为抓手大力推动种子产业高质量发展很有必要。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如果说高科技发展依靠芯片,那么农业发展一定要依靠种子。”张兆安说,“我国要以抓芯片技术的方式和力度来推进种子工程。”
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有担当”
联组会现场,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谈到乡村振兴,强调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北管村党总支书记沈彪对此感触颇深。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他说,新一轮乡村振兴中,北管村不仅在经济上实现了发展,还引进更多年轻、有活力的创新创业团队,在乡村治理、环境改善等方面集聚人才。
谈到基层治理,沈彪反复提及六个字——“有责任,有担当”。“基层工作就是老百姓的工作,作为村支书,我天天面对老百姓,必须时刻思考怎么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怎么调动大家的力量,让乡村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沈彪对此充满期待。
全国政协委员、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合伙人吕红兵也特别提到总书记的这段论述。他表示,共同富裕事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农民是共同富裕中最核心的内容。“只有农民富裕了,我国才能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他建议,加大对集体用地、宅基地、承包地等“三块地”的改革力度,通过完善法治,让农民从土地流转中受益。
“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发展,都需要法律制度的完善。”吕红兵建议,在立法以外还要推进农村地区的法治宣传。“基层党组织应发挥作用,不断提升农民的法律意识。只有这样,乡村振兴才能不走回头路。”
关注民生,织密社会保障网络
“‘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我注意到,总书记在讲话中用到了‘三个格外’。”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胡卫说,这反映出总书记对民生问题高度关注,也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胡卫注意到,总书记提到了几类困难群体——农村老年人、儿童、“三留守”人员、因疫因灾遇困群众、残疾人、流浪和乞讨人员、精神障碍人员等。“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基本民生,而是最底层的民生。总书记用‘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表达了对他们的关切。共同富裕的路上,总书记没有遗忘任何一个人。”
“多年来,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调研过农村的留守老人儿童,关注过欺凌精神障碍者、虐待妇女儿童等问题,呼吁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等。这次听到总书记明确回应,感触很深。”胡卫说,未来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持续关注弱势群体,守牢民生底线。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总书记的话,让陈国民代表深受触动。这几年,陈国民一直关注着弱势群体的权益。去年,国家发改委根据他的建议,在“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第五十章第四节中增加了“开展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表述。今年,他又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议案》。
陈国民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为2.64亿人,还有8500万残疾人,他们在自主通行、独立生活、获取信息和服务等方面还面临众多障碍。“无障碍设施建设问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我们要认真学习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践行‘人民至上’‘人民政府为人民’理念,真正推动解决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
“社会保障背后是共同富裕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华师大人口研究所所长丁金宏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效,目前正在向更高阶段迈进。未来,要继续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进一步做好兜底工作。农村社会保障起步晚、底子薄,因此未来要花更多精力、更多财力于此,夯实底部。二是要进一步做好提升工作。在此之中要有赶超意识,也就是社会保障做增量的速度,可以比当地经济发展的速度快一点,让广大民众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经济社会发展的红利。
“在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之下,高度重视农业安全与社会保障,体现出党中央的忧患意识,充分体现出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马进说,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就是在确保社会安全、社会平稳有序发展。未来,我们要继续织好织密社会保障网络,提供更均衡的医疗卫生服务,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