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一核”动力澎湃“新赛道”活力奔腾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已引进企业63500多家

来自:解放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82


  京沪、沪宁、沪杭等多条高铁线汇聚,虹桥国际机场一派繁忙,国家会展中心巍然伫立……151.4平方公里的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是当之无愧的“磁力中心”“流量中心”。2021年2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商务区作为“一核”,对整个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有着重要引领作用。到2035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全面建成,形成“一核两带”的功能布局。
  “一核”动力澎湃,源自数字新经济等新赛道企业的活力奔腾。2021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税收收入比上年增长29.1%,快于上海全市平均增速11.7个百分点;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总客流达到3.17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8.9%。截至2021年底,共引进各类企业63500多家,数字新经济、生命新科技、低碳新能源、汽车新势力、时尚新消费等新赛道企业数和注册资本占比均超过70%。
  打造开放共享新平台
  打造“永不落幕的进博会”,可以使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在长三角商品贸易集散枢纽功能的基础上,全力打造数字贸易枢纽,从而助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由2.0版向3.0版跨越
  目前,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已集聚数字经济企业6600余家,包括一批数字领域领军和独角兽企业,如广联达、超竞互娱、万生华态、聚水潭、携程、震坤行、华测导航、皇族电竞等。到今年年底,商务区数字贸易进出口额预计将达上海数字贸易额一半以上,并涌现出一批估值百亿美元,具有全球影响力、资源配置力和创新驱动力的数字贸易龙头企业。
  2021年9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央商务区“十四五”规划》颁布,把“全力打造全球数字贸易港”与“打造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并列,作为“放大进博效应,打造开放共享的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的重要抓手。四届进博会以来,商务区崛起的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虹桥品汇),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虹桥海外贸易中心等贸易新平台,为商务区的数字新经济企业擘画出“二次腾飞”的“第二曲线”。
  2021年11月1日,第四届进博会前夕,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虹桥品汇)二期A栋正式通过验收,今年“五五购物节”前,这里将出现一个现象级直播基地:B1层5000多平方米的空间内,近70个各具特色的直播间将全数亮相,未来将每月一次举行直播带货主题节,进博会同期还将举行大型直播活动。
  项目背后的“操盘手”,是去年12月才落户商务区的上海进宝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它拥有5000余名直播达人以及众多头部明星的合作资源。进宝汇董事长闻仲介绍,项目启动后,将在虹桥品汇打造主播集聚区,建设直播培训中心,形成涵盖直播产业上下游的综合服务能力;举办年度明星、大V直播带货时尚大典,打造直播带货界的“奥斯卡”;举办全球经销商大会,集聚线下分发资源,畅通进口商品国内销售渠道,促展品变商品、展商变贸易商,力争5年内全渠道、全场景、全链路的年进口贸易交易总额实现超过千亿元的目标。
  数字新经济与时尚消费产业结合,还催生出时尚新消费赛道,它与商务区“放大进博效应,打造开放共享的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的顶层设计也分不开。锅圈供应链(上海)有限公司目前在全国已有超过8000家门店。线下门店与线上商城并行的新零售模式,使之成为国内社区餐饮数字化新零售的“独角兽”。
  “2019年11月,锅圈总部入驻商务区,这里浓厚的数字新经济发展氛围,让企业有归属感。”负责人介绍,他们最初在虹桥协信中心8号楼拿了3层楼面,如今总部员工已达近700人,3层楼面增加到了5层楼面。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杨建文认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1.0版基于服务于物流的港口航运,2.0版基于逐步建成的服务于贸易机构商务往来的平台经济,未来3.0版应该是基于贸易信息网络的国际贸易中心。”他说,打造“永不落幕的进博会”,可以使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在长三角商品贸易集散枢纽功能的基础上,全力打造数字贸易枢纽,从而助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由2.0版向3.0版跨越。
  “大集聚”迎来“大辐射”
  借助大虹桥大商务、大交通、大会展优势,把决策、管理、结算等“头脑”功能集聚于此,而把制造、研发、营销等“四肢”功能向长三角、全国乃至全球伸展,已成为企业的共识
  大虹桥既是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的“极中极”,又是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彩虹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王战指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应最大化集聚资源要素流量并发挥辐射效应,在“大集聚”中实现“大辐射”,打造面向未来开放型经济的全新商务区。
  瑞士罗氏集团是全球领先的诊断和制药企业,罗氏诊断地区总部于2014年9月迁入虹桥天地,是首家入驻大虹桥的世界500强企业,也是商务区生命新科技赛道上的代表性企业。
  罗氏诊断中国总经理姚国樑介绍:“‘一核两带’新发展格局的确立,让我们能在长三角区域更好地配置资源。2021年,罗氏诊断亚太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系统试剂制造基地在苏州工业园区落成,同年,又与同宜医药(苏州)有限公司共同签署全球研发战略合作协议,与南京仁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低碳新能源新赛道上的江苏神马电力集团初创于1996年,2016年,上海神马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在商务区注册成立。集团董事长马斌介绍:“大虹桥离我们位于苏通产业园区的工业4.0数字化工厂制造基地及试验基地不到2个小时车程,能将神马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紧密结合。”
  他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既是引进来的“桥头堡”,又是走出去的“登机口”,在这里可以有效管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工厂,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实现集约化和战略化发展。“目前企业已在全球设立了亚洲、美洲、欧洲三大地区部,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汽车新势力赛道上的爱达克车辆设计(上海)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独立工程设计公司爱达克集团的亚洲总部。总经理武中文说,原中国总部升级为亚洲总部以后,企业将加大在亚洲区尤其是中国的投入和产出,“随着商务区‘一核’作用不断凸显,将助力企业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智能制造企业的深入合作与技术交流。”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生命新科技赛道上,还有东软医疗、正大天晴、康德莱、威高、诚意药业、其胜生物、信达生物等头部企业;低碳新能源赛道上,有中核建、天合光能、壳牌、晶科能源、中电投、安姆科、瑞晶太阳能等;蔚来、威马、哪吒、重塑等汽车新势力赛道上的头部企业也均在商务区布局……借助大虹桥大商务、大交通、大会展优势,把决策、管理、结算等“头脑”功能集聚于此,而把制造、研发、营销等“四肢”功能向长三角、全国乃至全球伸展,已经成为企业的共识。
  新赛道企业奋力奔跑,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为助力他们更好向长三角、全国乃至全球“辐射”热力,新的一年,将有更多优质政策制度供给和政府服务提供。商务区管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将积极争取在商事仲裁、商事救济、跨境投资贸易便利化、国际专业性人才就业执业等方面先行先试,有所突破。“近期,我们拟设立‘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中心和企业‘走出去’一站式服务窗口,便利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合作;持续放大金融服务政策实效,进一步支持商务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基于自由贸易账户建立,开展离岸经贸业务。”截至目前,商务区管委会在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指导下,已推荐并完成商务区内167家企业开立自由贸易账户的工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