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闵行区领导下沉倾听诉求,现场会诊开方,打通问题卡点 发好“点球”,更要建好机制平台

来自:解放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99


  “2018年,公司刚搬来莘庄时,总共才100多人,现在已有近1000人规模,预计到2025年公司员工要达到3000人。”近日,闵行区委书记陈宇剑走访位于莘庄镇的上海艾为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董事长孙洪军一边介绍企业迅猛发展的喜人态势,一边倾诉了围绕“人”的几重烦恼。
  不让“企业等地”
  艾为电子是一家研发型企业,专注于数模混合、模拟、射频等IC设计,已获得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等称号,去年8月在上海证交所科创板上市。落户闵行3年多来,公司营收很快从6亿多元攀升至2020年的14亿元,2021年势头更猛,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
  研发人员不断“扩容”,首先带来的烦恼是办公空间告急。孙洪军告诉闵行区领导,一开始,公司租下了所在商务楼的三层楼面4500平方米作为办公场所,没想到一年后就满了,只好在隔壁一栋楼再租了5层楼,“很快又饱和了,目前我们已启动买地建楼项目,希望政府部门能快一点供地”。
  “对于好项目,不能让‘企业等地’,而是要让‘地等企业’。”听到这里,陈宇剑马上向区经委主任询问项目供地情况,在了解到企业已看中一块36亩的地,但该地块存在一定动迁难度后,他要求该项目由区委督办,莘庄镇牵头全力推进,把时间表一一列出来,确保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这个项目对整个片区有带动作用,重点工作不能按部就班”。
  企业负责人闻此喜出望外。
  政策越来越好,要主动做好宣传工作
  “新引进人才落户难,希望政府部门增加更多的特殊通道落户名额”“高端人才入职时无法同步解决落户问题,其子女很难享受到上海优质教育资源”“公司每年要招几百名员工,现有职工公寓马上就要住不下了……”企业负责人把难题一一道出。
  对于企业的这几个诉求,陈宇剑逐一询问具体“卡”在哪儿,并通过现场办公和远程连线进行“会诊”,再精准“开方”。
  比如,人才落户的瓶颈主要在于,艾为电子旗下一家子公司目前并非高新技术企业,其签约的员工很难像母公司那样申请人才引进,希望政府部门能帮忙打通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资质共享的问题,或者能多给一点特殊通道落户的名额。对此,陈宇剑打电话给区人社局负责人了解相关政策后,给企业送上一个“好消息”:“有一个政策通道可以用好:区经委向市经信委推荐把这家子公司纳入市重点企业名单,再报给市人社局审核,就可以被视同高新技术企业……”
  闻言,几位企业高管一阵欢呼。陈宇剑又补充说明,“现在本市政策越来越好,企业人才落户有时要依靠特殊通道,但更多的人才可以走正常通道申请落户,区人社局等部门要主动做好政策宣传工作”。
  让人才无忧创业无忧工作无忧生活
  对于员工子女读书的问题,区领导表示,闵行区投促办、教育局等部门要牵头形成合力,尽快建立“重点企业重点人员子女就读协调机制”,由重点企业开出需求清单,通过公开规范的程序予以解决,为重点企业重点人才做好服务保障。
  对于人才公寓的对接问题,区领导提醒说,艾为电子附近有一处可提供2000多套房的人才公寓项目今年将投入使用,政府部门要提前牵线搭桥,帮助艾为电子办好未来新招员工的住宿事宜。
  区领导还在现场作了进一步部署:区经委、区房管局要抓紧组织莘庄镇、七宝镇重点企业和人才公寓的供需对接会,为全区面上的人才公寓使用情况做好示范引导,“人才公寓的使用不能简单地市场化,而是要更有序高效地保障好重点企业和各类优秀人才”。
  “人才服务和保障”是企业相对集中的一项难题和诉求。记者了解到,闵行将发布系列政策,从人才认定、队伍建设、人才服务等方面,努力让人才“无忧创业、无忧工作、无忧生活”。闵行还将集中推出14个区级人才公寓项目,共10826套,对青年创新人才每人每月提供1000元公寓住房补贴。
  近期,在走访调研企业时,闵行区领导都针对企业的主要困难和诉求,请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镇负责人到场“有问必答”,共同商量解决具体问题的有效路径。
  “政府部门的服务,要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感受度,一是要有针对性,二是要高效。”陈宇剑说,“为企业纾困解难,关键还是要建好机制和平台,尽可能少发‘点球’,这样会更规范、更高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