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不到7点,燕山东风街道东里社区垃圾分类桶站旁,一对身影时而弯腰打扫,时而擦拭桶身,交流不多却十分默契,他们是夫妻,是伴侣,也是并肩投身垃圾分类的志愿者。他们就是64岁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兼分拣员赵凤兰和67岁的社区小巷管家李红果。
“平日里说点啥都记不住,她呀真是老了总健忘,但是唯独这分类记得清楚什么垃圾都能分得明明白白。”李红果“埋怨”道。从垃圾分类工作启动之初,老两口就积极践行垃圾分类,并主动请缨,成为了垃圾分类“夫妻档”志愿者,他们每天早7点到9点,晚5点到7点,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刮风下雨,始终坚守在垃圾分类驿站旁,耐心引导社区居民投放垃圾,随时擦拭四色垃圾桶,清扫散落的垃圾,检查每个垃圾桶内是否有错投、混放情况。每当有居民来扔垃圾时,夫妻俩都要看上一眼,指导分错垃圾的居民如何正确分类,并用钩子等工具将投错的垃圾重新分拣后再正确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内。他们认真负责,用自己的热情和汗水,助力社区垃圾分类工作。
为了方便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原有的垃圾分类点位被置换到了东里社区1号楼前,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因为垃圾桶会产生异味,1号楼的居民对自家门窗前的垃圾分类点位感到十分不满。于是,李红果夫妇每天都用清水擦拭垃圾桶,垃圾分类投放到桶内后,及时把桶盖盖好,时刻保持周边环境卫生,最大程度减少气味。老两口如此常态化的义务清扫,感动和影响着周边的居民,有效提升社区居民的分类意识。
随着气温持续走低,老两口依然按时坚守在垃圾桶旁发挥自身余热,为社区居民服务。他们相互陪伴,相互扶持诠释了垃圾分类中的“别样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