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俄罗斯国庆日,恰逢一场名为“从莫斯科到遥远的地方”的俄罗斯图片展,在厦门文化艺术中心开幕,厦门人民的热情和友好,使“中俄友谊之旅·中国行”中的20多名俄罗斯记者在厦门度过了一个别样的国庆日。
6月11日下午,来自俄罗斯12家主流媒体的20多名记者与中央媒体记者组成的“中俄友谊之旅·中国行”记者采访团抵达漳州,将开始在我省为期三天的采访活动。
俄罗斯记者对茶艺表演也很感兴趣
漳州姑娘献上象征友好的当地剪纸
驻华参赞客串导游
上午一进艺术中心,厦门小白鹭艺术团演员们就表演起极具地方传统特色的剪纸姑娘、摩尔达维亚舞、新疆舞等舞蹈节目。采访团的记者们纷纷抢占有利地形,举起“长枪短炮”一阵拍摄。
10时许,140多幅从非同寻常的角度拍摄克林姆宫、圣彼得堡以及俄罗斯街边的照片,齐齐展现在厦门市民的面前。中文很流利的俄罗斯驻华使馆高级参赞托米欣先生,亲自当了一回“导游”,向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朱清以及厦门市民介绍起俄罗斯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托米欣很希望俄罗斯与福建经贸合作能加速发展,希望将更多的乌龙茶卖到俄罗斯。
特制俄罗斯中文报
在行程中,俄罗斯《农村生活报》的记者卡格尔马诺夫除了采访,还分发起中文版的《农村生活报》。上面地道的中文“生意兴隆”、“马到成功”很难让人相信是出自俄罗斯记者和编辑之手。
报纸一开头就写上:“在穿越中国22个城市的汽车之旅中,我们将俄罗斯农业生产的成就和需求信息带给您……您也可以通过我们的报纸宣传自己的企业和产品。”精心准备的媒体宣传推广,让许多在场的福建记者见识了俄罗斯同行的敬业精神。
不同于卡格尔马诺夫把宣传带进来,俄通社—塔斯社北京分社社长基里洛夫,则希望把福建的经济情况及时传递出去。他说,福建之行他的焦点就是台商在中国大陆的投资,俄罗斯也希望招商引资,这方面的经验可以借鉴。
珍藏俄文闽菜菜谱
“土笋冻、粽子……”昨日中午,吃完厦门地道小吃的基里洛夫尽管是个“中国通”,但席间还是被这些小吃名字给难住了。于是他就让翻译把所有的菜名翻译成俄文,特意收藏在口袋中。临上车前,他还是搞不懂“土笋冻”的发音和意思,掏出来请教中国同行。
首次来福建的《俄罗斯—中国21世纪》杂志的伊利卡耶娃看到茶叶也能入菜时,直呼“好喝”,这是她第一次吃到用茶叶炖的汤。她说现已经能分辨出铁观音、绿茶、普洱的不同。中国饮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希望能通过报道让更多俄罗斯人民认识中国。 (记者 章微 通讯员 李崴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