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冬奥用绿电 一起向未来 国网北京电力高质量编织冬奥用电“绿色之网”
12项冬奥会配套主网工程如期竣工、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投入运营、北京冬奥电力运行保障指挥平台(EOC)正式启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电供应……追随着冬奥会走近的脚步,一个又一个的冬奥用电服务保障项目落地结果,一张高质量的冬奥用电“服务网”雏形已现。
作为国家电网公司指定冬奥履约单位之一,国网北京电力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建设冬奥电网工程,大力推动绿色电力交易,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提供安全可靠、绿色清洁的电力服务,努力为促进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助力首都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做出新的贡献,努力彰显国有企业“经济责任、社会责任、政治责任”。
低碳冬奥 绿色理念“一以贯之”
从场馆100%绿电供应到场馆周边实现无煤化,从北京市清洁能源消纳规模到打造奥运绿电交易平台,在冬奥保电过程中,国网北京电力把绿色理念一以贯之,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低碳减排的决心和信心。
2019年1月30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场馆绿电供应签约仪式在京举行,明确3大赛区26个场馆赛期将全部使用绿色电能,意味着奥运历史上将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据初步估计,到2022年冬残奥会结束,冬奥会场馆预计共消耗绿电约4亿度,可减少标煤燃烧12.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
2020年6月29日,世界首个实现直流电网构建的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正式投运。该工程创造12项世界第一,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均为首创,为我国大规模直流组网以及推进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外送消纳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张北柔直工程成功让张北新能源基地、丰宁储能基地与北京负荷中心隔空“牵手”,每年可向北京电网输送约140亿千万时清洁能源,约占北京年用电量的十分之一,助力北京冬奥会场馆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100%清洁能源供电。据介绍,国网北京电力全程参与和实施运维的北京延庆换流站,也成为全世界柔性电网技术领先的换流站,代表着最新的直流输电技术,同时也是目前国际上电压等级高、容量大、具有十项世界第一。
保障升级 配套工程“点亮”精彩奥运
国网北京电力深入落实“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坚强领导下,深入分析首都电网现阶段运行情况和冬奥会供用电需求,在北京和延庆赛区科学规划建设12项冬奥会配套主网工程,冬奥赛区高质量、高标准建成“500千伏双电源、220千伏多方向环网、110千伏双方向链式结构”的供电格局,供电方式更加安全、灵活,供电可靠性99.999%,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国网北京电力坚持首创精神,在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体现首都水平,借鉴2008年北京奥运会经验,牵头制定冬奥场馆电力设施建设原则和6项技术标准,以提升场馆赛时保障能力为目标,首创冬奥场馆“电力建设与服务保障一体化”工作模式,在方案、设计、物资、建设、评估、保障六个方面明确“谁建设、谁保障”的主体责任,提前介入服务保障,对场馆外电源至配电室永久工程以及赛时临时工程开展全过程工作组织服务,加大不间断电源、飞轮储能、氢动力发电机等先进设备应用力度,有效提升重要造雪、制冰等负荷供电可靠性,为实现“零闪动”提供坚强支撑。
国网北京电力建立冬奥保障总指挥部、现场指挥部两级保障体系,比赛期间将24小时不间断运转,2万余名保障人员遍布全市各保障点位。开展“主网+配网+场馆侧”三级安全评估与隐患治理,组建技术专家团队,开展安全隐患评估检查,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隐患问题。从各基层单位、专业公司抽调精干人员,组建6个工作组、23支场馆保障团队、3支应急保障团队,进入场馆开展保障延伸服务。在延庆赛区设立国网北京电力高山滑雪机动运维班,引入22名高山速降滑雪人才充实电力保障队伍,主动深入场馆提供设备安全评估、状态监测、技术指导等延伸服务。
科技赋能 电力服务“全景监控”低温保电“创新攻坚”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体育应该积极拥抱高科技和数字化。国网北京电力大力推进冬奥科技创新,探索应用数字孪生、5G、区块链、“智慧大脑”等前沿技术,以“源网荷储”协同发展为重点,加快推动传统电力系统向新型电力系统升级,在服务冬奥会新征程中不断实现新跨越。
自主研发应用北京冬奥电力运行保障指挥平台(EOC),充分发挥北京冬奥会电力领域综合协调和指挥保障中枢作用,应用该平台可以直观呈现场馆赛事功能区域布局、重要负荷分布及电源关系情况,实现了奥运史上首个电力服务全业务领域资源的智慧全景监视,高质量保障服务延伸至场馆末端电源“最后一厘米”。
冬奥供电保障环境具有低寒、积雪、温差大、地形复杂等特点,对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运维人员的实时保障均提出了“低温”挑战。国网北京电力紧密结合冬奥供电保障实际需求,大力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创新研发适用于冬奥保电特点的新技术、新装备。创新应用国内首台大容量在线并网式400千瓦氢能源电池发电车,具备不间断供电和应急发电功能,并提供优质可靠的绿色电源。在延庆赛区打造整体移动式“发充储放”示范充电站,该站是“低碳奥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综合实现交直流配网、分布式能源发电、充电设备、储能系统之间能量的互动融合和灵活调配,为赛区提供应急电源接口,有效提升赛区供电可靠性。首次应用充气式保障舱,采用双层充气式设计,由光伏发电和柴油发电机搭配提供电能,可以承受零下40摄氏度严寒。
绿色出行 全面构建智能充电网络
国网北京电力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积极服务“氢能源+电车+高铁”的低碳交通格局,推进场馆周边及交通沿线清洁取暖和绿色出行。围绕北京至张家口高速公路服务区、交通枢纽、场馆周边旅游区域等推进充电设施建设,建成场馆周边充电站13座,机场、火车站等枢纽充电站31座,全面覆盖区域内23个高速服务区,保障冬奥场馆周边电动汽车绿色出行。其中,在京礼高速延庆阪泉服务区,首次采用国际领先的大功率动态灵活分配、充电需求柔性控制技术,率先建成国内首座技术领先的480千瓦大功率群充群控充电示范站,充电效率提升2倍。在冬奥会冰球比赛场馆五棵松体育中心地下停车场,建设北京城区内规模最大的集中式电动汽车充电站,布局80个60千瓦直流充电桩和120个7千瓦交流充电桩,日均最大可提供约1300车次充电服务。(郭菲 孙晓翔 张晨曦 李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