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20日17时,朝阳区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达6013803剂。
第一个100万剂用了58天,第二个100万剂用了24天,第三个100万用了21天……自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开展以来,朝阳区坚持高位统筹、以人为本、科技助力,实现了疫苗接种科学化、人性化、精准化,种出了“朝阳速度”,也种出了“朝阳温度”。
科学统筹“一盘棋”
疫苗接种就是一场攻坚战。从压实责任到工作落实,从现场接种到专业指导,从人力组织到科技支撑,朝阳区科学统筹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实现疫苗接种全区“一盘棋”。
第一时间成立由区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区疫苗接种工作组,第一时间搭建“大安全、大应急、大统筹”工作体系,朝阳区实现全区高位统筹。疫苗数量要有保障,专项经费必须到位……区领导天天调度,相关部门日日推进,坚持“不让问题过夜”,让疫苗接种在全区畅行无阻。
完善的接种网络是朝阳区高效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的重要抓手和有力保障。朝阳区统筹布局,在全区43个街乡均建立了“固定+临时+流动”接种点模式,让市民就近就便接种。
“您好,距离您打第一针新冠疫苗已有29天,您的第二针疫苗还没打,是有什么特殊原因吗?”6月3日,六里屯街道居民冯灿第3次接到社区打来的电话时,有些不好意思地回复道,“让您费心了,我这工作一忙,就给忘了。放心吧,明天一定打!”
大数据、黑科技也为疫苗接种的“朝阳速度”添了“东风”。朝阳区研发了新冠疫苗接种指挥调度平台、朝阳防疫“疫点通”小程序,建立了区级疫苗接种数据库,升级了应急指挥系统,等等。“智能化、科学化、精细化”的调度平台,让朝阳第一时间精准掌握全区疫苗接种情况,并以语音加短信模式,及时提示居民接种“第二针”疫苗,使全区接种效率进一步提升。
全民动员“一条心”
自2021年4月份以来,一首《你打疫苗真给力》的MV在高碑店地区各个社区(村)唱响。这首根据《你笑起来真好看》改编的歌曲,节奏明快,旋律动听,既新潮又朗朗上口,颇受地区居民喜欢。
“以艺抗疫”,全民动员。这首MV是高碑店地区实现疫苗接种全民总动员的举措之一,也是朝阳区疫苗接种氛围营造的“妙招”之一。2021年以来,朝阳区各单位、各街乡纷纷行动,创作了以疫苗接种为主题的歌曲、快板、小品、相声、三句半等数百首(部)。这些作品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传播,将疫苗接种相关知识送到了朝阳各个角落和每个朝阳人的心里。
这些作品基本都是由群众自创、自演。北京琴书传承人王树才和诸多朝阳区其他文艺爱好者一样,不仅积极接种疫苗,还化身“宣传员”,创作了多部相关作品在朝阳多个街乡义务表演。
“疫苗接种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举措,更是对自己和身边的家人、朋友和同事负责。”王树才说,“我希望利用自己的力量多宣传动员,疫苗接种咱一个都不能落下。”
与此同时,各街乡、卫生部门等还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平台科普疫苗接种相关常识,让更多人了解疫苗接种的必要性,实现疫苗接种宣传动员全员覆盖。
科学的统筹,广泛的动员,让疫苗接种深入人心,“接种疫苗,利己利他”成为朝阳群众的共识。持续高涨的群众接种意愿,成为推进朝阳疫苗接种工作的无形力量。
以人为本“一件事”
“您好,我们老两口想去接种疫苗,但视力不好,行动也不方便,社区能帮帮我们吗?”劲松街道百环东社区残障人士孙东(化名)夫妇将电话打到了社区。
原来,孙东夫妇均为视力重度残障人士,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无法及时准确地进行信息登记,一直没有完成疫苗接种。了解情况后,百环东社区派两名工作人员负责全程陪护,劲松街道疫苗接种点开设“绿色通道”,让两位老人迅速接种上了疫苗。
一盘棋,一条心,一件事。朝阳区新冠疫苗接种量屡创新高,离不开所有接种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也离不开一线工作人员的无私奉献和接种过程中的人性化服务。
全区医务人员连续奋战不间断为群众服务;全区各相关委办局发挥行业监管优势,加强行业支撑;各街乡机关干部下沉社区,全力发动摸清区域底数,工作人员舍小家顾大家。
聚焦六个重点,实施“五进行动”,在疫苗接种进社区、村的基础上,朝阳区通过疫苗接种进机关、进楼宇、进产业园、进商圈、进校园等,全面实行上门接种服务,大幅提升接种效率。
临时接种点开进企业,“老年专场”设在了小区,“疫苗摆渡车”来回接送,上班族有夜场服务……一系列的暖心举措和温馨服务,让疫苗接种更有温度,有力助推了朝阳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有序、安全、高效开展。
疫苗接种仍在延续,“朝阳速度”还在刷新。按照“一针不停、二针为主”原则,朝阳区正在全力提高全程接种率,精准对接推动各行业新增人员疫苗接种“动态清零”,同时开展疫苗接种点位“四不两直”明察暗访,发现问题督促立行立改,确保疫苗接种工作扎实推进,为首都建立免疫屏障贡献朝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