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区不断完善水生态环境保护机制,通过强化监管执法力度、搭建水环境监测网络、加大宣传力度、精细化管理流域水环境等措施,使全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稳步提升。经过全区上下不懈努力,密云区水环境质量及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始终位居全市前列。
近年来,按照北京市委对密云提出的“保水、护山、守规、兴城”的工作总要求,密云区不断深化水环境治理措施,区生态环境局、水务局、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等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保护密云水库水质为核心,通过加强水环境治理、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开展水生态保护、深化京津冀水污染联保联治、完善水环境管理机制等措施,持续改善全区地表水环境质量。
区生态环境部门进一步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加大对水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辖区内涉水污染源企业开展拉网式全覆盖检查,督促排污单位加大环保设施投资,提升水污染防治水平。“我们将继续深化密云水库上游流域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合作协议,推进潮河规划开展,实施严于市级的水环境跨界断面考核,使全区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区生态环境局水污染防治中心工作人员王蕊介绍道。
同时,区水务局对全区各用水单位开展常态化节水执法检查,及时纠正浪费水行为,增强用水单位的节水意识,并通过节水宣传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等系列活动强化全社会节水意识,把节水宣传活动重点放到基层,覆盖到全年,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据密云区节约用水办公室党支部书记宋桂丽介绍,结合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主题,在做好节水宣传的同时,还要加强密云区的生产生活用水总量控制,包括雨洪水的收集利用等,开展好节水创建工作,营造全民节水的良好氛围,为密云区创建节水型社会奠定基础。
密云区不断创新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水源保护制度,严肃查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让密云的生态环境越来越美,让密云水库这盆“生命之水”永保清净。
“中国水周”期间,密云区生态环境局对白河上游8个自然村、93家民俗经营户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建立污染源台账,强化水库上游地区餐饮民俗户污水处理设施的日常监管。
石城镇捧河岩村民俗经营户耿秋雨表示,按照环保部门要求,该经营户2020年对污水存储池进行了升级改造与防渗防漏的整改,并且定期按照存储量请专业的清掏部门进行集中清掏处理。
春季来临,库区冰面消融,在密云水库溪翁庄镇出渔点,七八艘渔船整装待发,渔民们赶在休渔期到来前抓紧时间捕捞最后几网鱼。同时执法人员也加大了对渔民休渔期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醒告知要严格执行出库时间。
据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水上分队队长崔小军介绍,捕鱼期已接近尾声,即将对渔民的渔具加大检查,毫不松懈。进入休渔期以后,会采取技防加人防相结合的执法模式,对库区内非法电鱼、钓鱼、捕鱼的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
每年的4月1日到次年的9月24日,是密云水库的休渔期,库区内禁止一切渔业捕捞活动。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也将加大对各类涉水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在日常执法与管护的基础上,推进“科技保水”理念深化落实,完善密云水库技防设备,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的进出水库卡口、近水的村庄,单位、围网周边重要道路等位置,新增394个摄像头,进一步提高处置违法行为的效率。
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视频监控中心主任臧巍表示,此次安装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广播对讲2个应用系统,并设置了1个总控中心和8个分平台。该监控系统与区公安分局图像中心实现联网,是密云水库重要的保水科技设施。如果发现涉水问题,会及时派属地分队和水上分队进行处理。
为了保护这盆首都的“生命之水”,密云区始终把保水作为首要政治责任,实施最严格的管控措施。在库区退耕禁种,实施生态修复,禽畜禁养,库中岛清理,完成库滨带300公里围网建设,实现封闭管理,并聘请2150名“保水网格员”,保水队伍进一步壮大。同时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区镇村三级河长管理体系,大力开展“清河行动”和清四乱专项行动,保障密云水库水体质量稳步提高,推动上游流域三市两区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
经过多年努力,密云水库“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保水工作体系正逐步形成,实现了“清水下山,净水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