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0日上午,“乌龙之祖,国茶巅峰——武夷山绝版母树大红袍送藏国家博物馆”仪式在紫禁城外的端门大殿内举行。最后一次采摘自武夷山母树大红袍茶叶20克,正式由武夷山赠送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此前仅收藏古代茶具茶用品,茶叶成品仅有清代宫廷内的普洱茶饼,武夷山大红袍母树茶叶为该馆收藏的首份现代茶叶。
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景区的大红袍母树仅有六棵,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根据联合国批准的《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大红袍母树作为古树名木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为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的世界遗产,2006年5月,武夷山市政府决定停采留养母树大红袍,实行特别保护和管理,从此不再用大红袍母树生产制作茶叶,大红袍母树茶叶已成绝品。
图为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武夷山母树大红袍。
这次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大红袍茶叶是2005年5月3日采摘自大红袍母树的,按照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制作而成,为当今仅存的大红袍母树茶叶。中国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姜丰义认为,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都是稀世珍品,存世量极少,武夷山大红袍底蕴深厚,而且此次收藏的绝版母树大红袍茶叶具有唯一性,已成为中国茶文化的组成部分。
上世纪八十年代,大红袍无性繁殖获得成功,经专家鉴定,其保持了母树的优良特性。200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制定并实施大红袍强制性国家标准,目前武夷山大红袍栽植面积已得到很大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茶叶质检中心主任骆少君认为,已形成规模的武夷山大红袍,其质量和母树是一样的。(张晓平 周文杰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