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导游员爱心救助基金从2007年成立以来,为厦门部分导游献出了一片爱心,增强了导游员的人身保障。
爱心救助基金源于一次“意外”
2007年1月,厦门导游员年审培训正在进行。在培训期间,一家旅行社向旅游培训中心求助:该社一位姓郑的导游得了重病,辗转多家医院,始终不见好转。花掉家里所有的积蓄不算,还借了许多钱。更不巧的是,这位导游正进行单位变更,社保暂停了,他的医疗保障也中断了。
为了帮助这名导游,厦门旅游培训中心在全市年审培训大会上发出捐款倡议,厦门2000多名导游以及旅游企事业单位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大家的爱心通过媒体及网络感动了浙江、山东等省外的旅游业者,他们也纷纷献上自己的爱心。在厦门红十字会的监督下,此次共筹集爱心捐款12万多元。扣除这名导游10万元左右的治疗费用外,还剩2万余元。
为了让爱心不断延续,同时考虑到导游工作的风险性,在与家属商量后,厦门市旅游局用这2万余元设立了“厦门市导游员爱心救助基金”,并开设专门的爱心账号,基金来源为各旅游企事业单位自愿募捐,这些善款将通过基金管理小组及时存入爱心账号。
共同监管确保专款专用
“我们成立了爱心救助基金管理委员会,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对基金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接受捐赠单位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厦门旅游培训中心主任张斌告诉记者。
据介绍,这个基金管理委员会暂由厦门市旅游局精神文明办公室负责人代表、厦门市旅游协会代表、厦门欣鹭导游服务公司负责人代表、两名资深的厦门导游员代表组成,共同监督管理这项基金。管理人员因工作变动出现空缺时,将在行业内公选其他人员担任。基金管理人员对本项基金的使用有参与决策和监督的权利。此外,管理委员会的成员都是义务兼职,不领取任何报酬和费用。
此外,厦门还出台了爱心救助基金管理方法,对该基金的使用范围做出界定:包括救灾(意外灾难)、扶贫、助残及其他公益活动。只要是厦门市旅游局正式注册的导游员,品行良好,导游本人身患严重疾病或是受到严重意外伤害、家庭经济十分困难者均可以申请救助。同时,需要申请救助的导游必须提供由相关部门开具的病况证书、事故报告、伤残鉴定以及社保机构、医保机构已先行赔付的证明等相关材料,并由所在单位开具证明,经过基金管理委员进行实际了解后,召开管理委员会会议,最终确定救助金额。
近年来,厦门旅游部门通过各现场倡议和媒体等募捐途径,截至目前,爱心救助基金共有8万多元。据了解,该基金已资助多名导游,为他们解了燃眉之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不断创新成为导游人身保障的有益补充
“下一阶段,爱心救助基金将会不断创新,扩充基金来源、完善管理体制,使其成为厦门导游员人身保障的有益补充。”厦门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厦门市共有导游员4000多人,这些导游大多数没有固定工作岗位和稳定的工资收入,在旅行社注册的导游还不到1/3,而且外地户籍的导游占绝大多数,无法就近办理社保。虽然2009年5月开始实施了《旅行社条例》,但导游的人身保障问题仍迫在眉睫。
首先,变更基金款项管理主体。“厦门导游协会没成立之前,基金款项暂时委托厦门旅游培训中心财务部代收代管。”据厦门旅游培训中心主任张斌介绍,2010年4月,福建省首个导游之家“厦门市导游协会”宣告诞生,这也标志着厦门终于有了实现导游员相互交流、保障自身权益、传达导游群体各种意见呼声的社团组织。下一步,爱心账号将转到导游协会,以为更多的社会导游排忧解难。
其次,扩大宣传途径。据了解,2007年爱心救助基金首次捐款通过媒体报道后,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以后,还将利用媒体、各文明动员大会、网络等途径,大力宣扬爱心救助基金的意义和重要性,扩大基金的影响力。(李金枝 彭璠 吴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