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务院批准 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将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商务部19日公布了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名单: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五个城市榜上有名。
商务部于当日召开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推进会。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强调,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准确把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问题导向、突出特色,科学布局、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和六大重点任务。五个培育城市要切实履行好培育建设主体责任,高标准编制实施方案,确保培育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更是一国乃至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具有很强的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作为中国的商业和消费中心,上海如何进一步面向全球,按照更高的标准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国内掀起打造热潮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正式拉开中国积极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序幕。2019年初,商务部提出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试点,各城市迅速响应。当年10月,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指出,利用5年左右时间,指导基础条件好、消费潜力大、国际化水平较高、地方意愿强的城市开展培育建设,基本形成若干立足国内、辐射周边、面向世界的具有全球影响力、吸引力的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带动形成一批专业化、特色化、区域性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进入2021年,“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又被正式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2019年以来,国内不少地方掀起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热潮。已经明确将自身定位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有北京、上海、西安、广州、武汉、成都、杭州、重庆、南京、青岛、济南、沈阳、大连等超过20个。此次被率先列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名单的5个城市中,北京明确要全力将其培育建设成为彰显时尚的购物之城、荟萃全球风味的美食之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全球旅游目的地、引领创新生态的数字消费和新型消费标杆城市;广州在“十四五”时期,将擦亮“时尚之都”“会展之都”“电商之都”“美食之都”“定制之都”五大城市消费名片;天津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路径是打造一批地标性商圈;重庆在《关于培育发展“巴渝新消费”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将经过3至5年努力,培育形成一批商旅文体、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县、领先企业,打造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上海消费优势明显
“上海作为我国的商业和消费中心,最有条件建设成为大国城市消费中心,引领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更有条件吸引全球跨国公司、高端产业链进行近岸布局,更好集聚全球消费资源,加快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海市商务委党组书记、主任顾军说。
从优势上看,上海消费市场规模巨大,今年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048亿元,同比增长30.3%,增幅高出全国7.3个百分点。上海消费供给最新最潮,世界知名高端品牌集聚度超过90%,首店、旗舰店数量居全国第一,国际品牌纷纷选择上海开展新品首发活动;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加快形成。上海商业创新活力强劲,无人零售、社群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集聚了一大批资源配置能力强的领军企业,成为新零售的“策源地”和“竞技场”。
在当前形势下,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有着新的发展空间。一是疫情催化全球在线消费逆势增长。国际知名研究机构eMarketer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零售总额下降2.8%,但全球零售电子商务交易额逆势增长25.7%,规模达到4.213万亿美元。其中,我国零售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20%的增长,规模达到2.164万亿美元,占全球比重达到51%。上海正在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将助力在线消费加快发展。二是疫情推动高端消费回流趋势明显。据全球知名战略咨询公司贝恩相关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奢侈品市场销售额下滑23%,其中欧洲和美国奢侈品市场分别萎缩36%和27%。同期,我国奢侈品消费逆势上扬48%,上海高端品牌零售额更是猛增50%以上。三是疫情为我国本土品牌赢得新的发展空间。2020年国潮发展迅猛,阿里研究院《2021中国品牌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天猫新品牌的销售额达到2016年的17.9倍。天猫联合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城市商业创新力——2020新国货之城报告》显示,上海稳居“新国货之城”榜首,2020年注册地在上海的新锐品牌线上销售金额占全国的1/6,2020年销售过亿元的老字号中上海品牌占比近1/3。
当然,上海仍然面临着相关企业主体消费能级不高、外来消费吸引力不强等问题,这些不足和短板,也正是未来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努力方向和潜力所在。
“十四五”末基本建成
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已经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今年4月颁布的《“十四五”时期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规划》中,更是明确了要经过5年努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实现跃升,基本建成全球贸易枢纽、亚太投资门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亚太供应链管理中心、贸易投资制度创新高地,全面建成国际会展之都。具体指标包括:消费规模稳步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率先超过2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2万亿元左右,保持全国城市首位;新增首店数量年均引进800家左右,世界级商圈数量达到3到4个,网络零售额达到2.1万亿元左右,高端品牌门店数量达到700家左右。
据悉,围绕“十四五”时期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战略目标,近期,上海已经印发了新一轮《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打造消费地标载体,强化消费枢纽功能,优化消费购物环境,提升消费供给质量;释放高端消费、在线消费、服务消费、外来消费和夜间消费潜力,加快推动消费提质扩容,做大消费流量规模,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全球消费目的地等举措,来构建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商业文明,全面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副市长宗明出席会议并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