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一码通行”如何真正畅通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644
  “健康码全国互认、一码通行是普遍性的原则要求,‘码’上加‘码’是个例、是特殊,确有原因暂不能与其他地区互认的,要先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15日强调。“一码通行”如何做到真正畅通,有关人士提出了见解——
避免“码上加码”
苑广阔
  疫情防控常态化,不管是乘坐飞机、火车,或者是进出一些公共场所,包括去图书馆借阅图书、到电影院看电影、上餐厅酒楼吃饭,都可能会被要求出示健康码。从疫情防控的角度来看,这很有必要,但如果一个省和其他省,乃至一个省不同城市间的健康码不能互认,就会带来很多问题,尤其是火车站等人流量大的场所,会大大降低通行效率。因此,推动健康码全国互认、一码通行,也就成了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必然要求。
  然而,有个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那就是一些地方要求市民多次扫码、扫多个码的问题。有网友反映,自己去图书馆还书,结果在门口被工作人员要求扫至少三个码,包括健康码、通行码、预约码,少一个码都不行。这三个码各自承担着怎么样的功能,为什么不能“一码通行”,连工作人员也说不清楚,只说是上级要求。
  按道理来说,只要一个健康码或是通行码,就足以记录当事人的活动轨迹,表明当事人的健康状况了,确实没必要非要两个码乃至更多码。疫情防控常态化,扫码通行是必须,但也要讲究效率,避免多次扫码带来的副作用。在推动健康码全国互认、一码通行的前提下,要避免“码上加码”现象。
多考虑如何便利老年人
余明辉
  防疫健康码全国互认制度,虽然便利大部分出行者,但对少部分具有“数字鸿沟”的老年人未必有效。事实也如此。此前就有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不会使用扫码功能等情况,导致出行难、办事难的案例,如乘车遇阻、现金支付遭拒等。
  去年11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公安部也于日前下发《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老年人公安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配合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居民身份证与健康码、社保卡、老年卡、医保凭证等信息互联。在此背景下,不少地方都进行了有益探索,在防疫适老化方面采取了较为人性化的灵活措施。比如不久前,广东省再度升级健康防疫核验系统,老年人群体只需要用居民身份证刷一刷,即可进行实时健康防疫状态核验,以此替代健康码。
  既然一个省份通过升级健康防疫核验系统和刷身份证等,就可实现老人在无健康码的情况下核验,那么全国健康码也可以进行类似或其他方面的适老化探索,帮助老人们跨越“数字鸿沟”,方便出行与办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