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112条健身步道、96片多功能运动场、585个益智健身苑点 解决上海市民“健身去哪儿”难题

来自:解放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69


  记者从市体育局了解到,到目前为止,2020年市政府实事工程项目已建成112条市民健身步道、96片市民多功能运动场及585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超额10%以上完成年度任务。
  市政府实事工程项目的宗旨,是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的问题。健身步道、市民运动场、健身苑点等,作为市体育局解决“健身去哪儿”难题的重要举措,受到市民热捧,近年来在市民满意度调查中一直名列前茅。
  今年年初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项目开局非常困难,社区封闭管理无法进行实地勘查。市体育局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提早规划布局,整合多方资源,积极推进建设。
  据了解,近年来,上海在场地设施的选址方面,加强体绿结合、体农结合,注重二次利用,在河道沿岸、公园绿地、美丽乡村等因地制宜植入一批市民群众看得见、用得上的健身设施,为群众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2020年,市体育局、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印发《上海市公园绿地市民健身体育设施管理办法》,进一步深化城市“体绿结合”,充分拓展公园绿地公共服务功能。10月初,由静安区体育局与大宁集团合作建设的大宁公园市民健身长廊投用,已成为市民健身休闲的热门“打卡地”。
  大宁公园市民健身长廊占地4536平方米,场地外围环绕有一条长425米的健身步道。安装有健身器材54件,通过不同的地面材质及颜色将场地划分为儿童娱乐及足球训练区、青年不锈钢运动区、综合人群负重力量练习区、四代塑木健身区、羽毛球场区及智能健身驿站区六个主题活动区域,能够满足全年龄段市民多元化健身需求。
  对于喜欢“撸铁”的年轻人来说,健身房不再是唯一去处。市民健身长廊的力量练习区覆盖了推胸、推肩、蹬腿、深蹲等力量训练方式的器材,并将室内力量训练器械结构原理应用到户外健身器材上,使用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调节负重片数量,进行训练强度的调整。四代塑木健身区主要面向老年人群体,除了配置传统器材外,还搭配有智能健身设备,通过立柱显示屏实时显示运动数据。智能健身器材都配置了太阳能感应灯光,方便市民夜间健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