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养殖讲生态 销售求精细 管理有科学 崇明新农民有本“养羊经”

来自:解放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32


  在最近的第21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石伟东参评的“古宗牌”羊腿肉获得金奖。在上海养羊领域,石伟东小有名气,因为崇明的第一个自主羊肉品牌、第一个养殖业绿色认证、上海第一张羊屠宰资质证书,都属于他主理的合作社。记者与他交流后,印象最深的不是羊肉,而是他对农业的思考。
  要做有品牌的农产品
  70后石伟东是土生土长的崇明人,曾经是个贸易商人。2012年,传统贸易遭遇挑战,石伟东决定回归田园。
  他爱吃羊肉,发现崇明白山羊养殖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市场上不少崇明白山羊并非本地产,即便是崇明当地产的白山羊也因为喂了配方饲料,加上饲养时间短,没有了以前的味道。他通过土地流转,在向华镇新圩村承包几十亩土地,成立古宗白山羊专业合作社,开始养羊。石伟东分析,上海全市年消费肉羊300万只,地产肉羊只有5%,其中崇明白山羊更少。市民对高品质的羊肉需求不减,崇明白山羊盛名在外,上海还有各种农业扶持政策,养羊是天时地利人和。
  从贸易商转行做新农民,石伟东有很多与传统农民不一样的地方。他给合作社起名“古宗”,“‘古宗’两个字的意思是延续古法养殖,要做正宗的崇明白山羊。”石伟东觉得,传统农业不太注重打造品牌,他转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做有品牌的农产品。他把“古宗”两个字和自己设计的标志注册了商标。至此,崇明有了第一个自主羊肉品牌。
  形成产业链才有竞争力
  石伟东聘请养羊能手和技术专家做指导,但也有自己的坚持。2012年,工业化养羊的方式已很普遍,石伟东想要的却是蓝天、白云、青草,加上活蹦乱跳的崇明白山羊,“工业化养殖可复制性强,我入行并不早,要做就做别人做不了的。做农业也要有做贸易的头脑,瞄准市场空白,提供市场需要的产品。在上海,消费者对生态养殖的羊肉有需求。”
  在石伟东身边,一只只崇明白山羊将合作社周边的草坡、荒滩变成撒欢的园地。配方饲料被摒弃,取而代之的主粮是青草。合作社白山羊的出栏时间也从10个月变成18个月。2018年,合作社获绿色食品认证,实现崇明养殖业绿色认证“零”的突破。
  养羊方式变了,卖羊方式也要变。传统崇明白山羊的销售方式很简单,要么卖整羊,要么卖羊腿。可在市区餐厅,消费者选的是羊排、羊肉片、羊肉串、羊蝎子等根据不同烹饪方式精加工后的产品。传统养殖户没有屠宰资质和能力,不能提供这些产品。“这就是我的机会。”石伟东很快将合作社的业务模式从养羊销售拓展为“养殖—屠宰—分割—销售”全产业链。2016年,合作社拿到上海第一张羊屠宰资质证书,意味着合作社不用再粗放型卖羊,可以对肉羊精细化分割,按不同部位不同价格销售,经过加工后的崇明白山羊,附加值显著提高。
  农业管理也要像企业
  今年,古宗合作社的崇明白山羊产量约1300头,加上与周边合作社和农户合作,预计总共可为上海市场提供5000头正宗崇明白山羊。这在地产崇明白山羊中规模不算小,但与市场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可石伟东并不盲目追求扩张,“市场需要的是高品质的崇明白山羊。新冠疫情发生后,市场对高品质产品需求更大。这是机会,也是挑战,如果不能保证品质,只追求数量,就谈不上‘优质优价’。”
  如果看一下石伟东的合作伙伴,会发现每家都是“响当当”的,如绿地、盒马、爱森等,皆是合作社用品质换来的。“农业管理像企业管理,要讲究方式方法。”如今,古宗白山羊专业合作社已被崇明区农委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成为养羊行家的石伟东也获得“新型职业农民标兵”的称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