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今晚白玉兰奖颁年度电视剧奖项 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落下帷幕

来自:解放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524

  “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的举办,是一股暖流,抚慰疲惫与焦虑,给疫情下的每个人带来鼓舞与温暖。”出任第26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委的殷桃如此说。今晚,随着白玉兰奖将颁出年度电视剧奖项,为期14天的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落下帷幕。

  疫情之下影视节重启,为“重逢”,更为“破圈”。严守防疫要求,电影节每场售票率30%,每个影厅每天放映不超过4场,但展映中外电影仍达322部,其中各类首映就占232部。电视节继电影节之后启幕,征集到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的报名作品800余部,电视剧类别评委会主席郑晓龙说,“名单中汇集了一年来中外电视行业的精品佳作。”

  作为我国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举办的首个影视节,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与上海电视节,为全球电影行业和观众呈现了独一无二的“上海方案”。

  为世界呈现“上海方案”

  “相隔两地,只好远程参加,但依然可以和电影人交流,这是没有差别的。”8月2日,日本导演是枝裕和通过视频连线,出现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学堂”的活动现场,与沪上影迷“重逢”。

  疫情虽然阻隔了国际影人、制作人乃至展商抵沪的脚步,但云市场、云上大师班活跃依旧,中外影视机构的交流合作更为便捷。今年,影视双节首度贯通“国际影视云市场”,在为期六天的时间里,汇集了来自海内外727家影视参展商。其中,来自五大洲92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参展商达378家,占比首度突破五成;参展节目和影片数量达1627部,共进行1233场线上洽谈会。

  相较去年,线下电影及电视市场总共约4万人次的客流量,今年电影电视节线上线下并举,令云市场全球注册来宾访问量突破24万人次。从国内机构关注的文学版权IP,到俄罗斯可供合作的影视项目推介;从芬兰动画合拍项目,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翻译制作中心的推介;抑或是维也纳拍摄政策、城市拍摄景点、合作机构的介绍。注册来宾足不出户,就能熟知海内外最新的影视项目及政策。“影视市场的‘上海方案’为我们的业务开发渠道,提供了非常可喜的新拓展,希望明年还能线上见。”有海外展商感慨道。

  负责热播电视剧《三十而已》海外发行业务的杭州九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云展览”板块找到了多家有合作意向的日本电视台和发行公司,目前该电视剧的日本发行已进入谈判阶段。日本影视界“百年老店”松竹映画不仅有3部最新的电影作品参展,更通过线上洽谈会找到了多家影视合拍制作公司。伊朗第七艺术独立电影发行公司、芬兰高级媒体制作公司和德国电影协会等,均在“云洽谈”板块各有收获。“打造全球卓越的影视创制中心,离不开全球影视拍摄者间的经验分享,海内外影视机构的国际化合作尤为重要。”荷兰制片人艾伦·温德姆斯首次参加上海电视节,同时担任了白玉兰奖纪录片评委会主席,“影视节的高质量与国际化有目共睹,我迫不及待想参与进来。”

  影视节“朋友圈”扩容

  尽管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没有开闭幕式,也不设红毯,不评奖项,但仍有许多电影人愿意把首映片送到上海。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副主任王晔说,其中既有“老朋友”对影视节专业度的认可,也得益于影视节“朋友圈”的扩容。

  上海电视节亦是如此。导演郑晓龙曾凭宫廷剧《甄�执�》获得白玉兰最佳导演奖;殷桃则凭借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中的精湛表演夺得最佳女演员奖。而今年,他们都已成长为电视节白玉兰奖的评委。

  在这场影人与影视作品的聚会中,演员涂们比喻,翻开展映片单,就像跟着作品去世界各地旅游了一趟。7月27日下午,中国电影《白云之下》揭幕“一带一路”电影周。包括阿尔巴尼亚《扎娜》、斯洛文尼亚《栗树林故事》、墨西哥《特征可识别》等在内的17部影片,在浦东新区的影院及露天场所展映近百场。银幕之外,沪上电视荧屏则迎来《战火浮生》、《良医》第二季等近35部优秀中外电视节目展播。“通过高质量的交流以及精彩剧目的策展,影视节搭建了一个本土文化与国际社群对话的平台。”艾伦·温德姆斯说。

  两年前,“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在上海诞生。截至今年7月,成员已从2018年成立时的29个国家、31个机构,增加至44个国家、50个机构。在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所征集的3693部影片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影占比近一半。在影视节期间,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土耳其等国家的电影都在上海拥有专属展映单元。

  依托“一带一路”电影巡展机制,中国影片也走向国际。章家瑞执导的《穿越时空的呼唤》是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影片;于大雄执导的《搭秋千的人》则是去年“华语新风”展映单元的入围影片。两部影片经上海国际电影节选送,于今年1月双双入围第8届爱尔兰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剧情长片”竞赛单元。不止于此,中国影片还频频亮相以色列耶路撒冷电影节、匈牙利米什科尔茨国际电影节、加拿大温哥华国际电影节、波兰华沙电影节等国际电影节平台。

  中国电视剧的表现也毫不逊色。《鸡毛飞上天》在葡萄牙国家电视台播出,收视率达到23.2%;《温州一家人》在古巴热播,出现万人空巷的景象;《平凡的世界》主题曲唱遍乌兰巴托的大街小巷;疫情期间电视剧《都挺好》在哈萨克斯坦播出引起共鸣。这些扬帆出海的电视剧,几乎都有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的注脚,这正是风向标的意义所在。

  拥抱新人新作新变化

  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今日闭幕,它同时传递出一个信息——舞台需要新人、新作,更需要拥抱新的变化。

  7月28日,在历经509场洽谈、三轮“制作中项目”试映会、20个公开陈述后,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发布本届荣誉名单,聚光灯落在青年导演身上。导演、演员黄渤说,“对青年导演而言,创投是敲开电影殿堂的第一扇门。”

  连续举办14年的电影项目创投,已见证了75个项目从创意文本开始,进入制作、成功完片,有的甚至在国内外电影节获奖,如《钢的琴》《Hello,树先生》《白日焰火》等。

  不少影人更携作品重回上海国

  际电影节,冲击亚洲新人奖、金爵奖。10年前,青年导演李霄峰带着《灰烬重生》走进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的洽谈会,同一年的刁亦男带来自编自导的《白日焰火》。10年后,刁亦男成了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的评委会主席,李霄峰则带来入围金爵奖最佳影片的《风平浪静》。

  用黄渤的话来形容,上海国际电影节是“自己撒种子、自己开花、自己结果”。影视新人成长背后,是上海国际电影节从短视频作品、金爵短片、创投训练营、电影项目创投到亚洲新人奖、金爵奖的六级阶梯型新人培育体系。

  在电影节聚焦新人培育的同时,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的评选则持续求新求变。今年,白玉兰奖首次将网剧纳入评奖范畴,网剧占了入围奖项的半壁江山——入围“最佳中国电视剧”的10部作品中,就有《鬓边不是海棠红》《长安十二时辰》《破冰行动》《庆余年》4部网剧。评奖范围的“破圈”,显示出这个主流奖项的开放度与包容度,以及其拥抱大众、拥抱行业动向的决心。

  王晔坦言,“白玉兰奖”切实感受到媒介生态的变化。2018年,白玉兰奖增设“最佳摄影”“最佳美术”两个制作类技术奖项,关注幕后精英,鼓励专业精神。2019年,又将中国电视剧编剧奖项进行拆分,改为最佳编剧(原创)和最佳编剧(改编)两个细分类目。“思考打破媒体介质的限制,集结真正能代表过去一年电视行业动态的热门电视剧。”王晔说,“每年白玉兰奖都在进行优化,是希望这个奖项能够给这个行业更多的力量。”

  伴随又一年“玉兰绽放”,短短半个月的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就要暂告一段落了。无法亲自抵沪,但在线上完成白玉兰奖项评选的艾伦·温德姆斯通过邮件告诉记者,他期待与上海以及上海电影电视节的下一次重逢:上海这座城市,它的文化是如此多元且充满生机,我期待来这里拓宽我的视野,也期待看到越来越多有关于中国文化及历史的记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