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寻求发展新坐标――解读市九次党代会报告亮点(上)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182

  江南五月,热烈中不失爽朗。这样的时节看申城,常令人有情景交融之感。
  在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以及连续15年的经济两位数增长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都已跃上了一个新台阶。面向未来,上海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在众人瞩目中,市第九次党代表大会的召开,拉开了上海今后5年发展的大幕。
  显然,这是又一个起点。透过报告中的一些词汇与数字,可以看出:在全球与全国发展的大背景下,上海正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轴线,寻求发展的新坐标。
  关键时期准确把握上海发展的大背景
  近来,在上海的一些重要场合,“关键时期”出现频率明显提高。而在本次党代会报告起首,便开宗明义地明确指出,这“是在上海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这四个字的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深意?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关键时期”的提出,是上海全局意识的体现。这是因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作为一个建设中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正充分认识自身在全国所处的重要位置,自觉地把上海的发展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放在全国发展的大环境中来思考和谋划。对于经济外向度高、产业基础好的上海来说,有责任抓住新一轮世界产业分工调整重组的历史机遇,衔接好国际国内产业转移。
  与此同时,“关键时期”也是上海目前自身发展所处阶段的准确表述。近5年来,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2%,去年突破1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9%,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5年累计下降近17%。但也要看到,上海也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的硬约束,以及现代服务业“短腿”问题、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不够强等瓶颈和难题。
  其实,上海的定位过程,也是进一步认识自我、明确责任的过程。只有清醒认识这一大背景,才能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优化发展途径和丰富发展内涵,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
  55%科学发展是必由之路
  引人注目的是,报告明确指出:“上海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在加快推进‘四个率先’上”。为此,报告提出了今后5年在“四个率先”方面的一些量化指标。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5%左右”,发人深思。
  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务实的指标。从中,既体现了上海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的决心与信心,也体现了从上海自身特点出发,准确把握三次产业关系的科学态度。
  人们认识到,现代服务业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竞争力和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刚超50%,而发达城市大都在70%以上。如果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金融贸易功能和信息辐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长三角乃至更大区域的经济发展前景将不可估量。
  显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是上海的当务之急。但有了这个目标,不等于一产和二产就不重要了。因为“为主”不是“唯一”,现在发展三产,要靠对二产的支持。那种介于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的中间产业,被形象地称作2.5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性服务业是今后上海产业发展的重点。
  一段时间以来,上海这个城市和上海经济的何去何从,就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话题。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上海第二产业一直居于发展的主体和主导地位。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们逐渐认识到三产应成为上海重中之重。上海及时制定了“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使第三产业成为整个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近年来趋于一致的看法是,在上海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必须突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联动发展,突出第三产业为第二产业服务的力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关键是准确把握三次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科学确定增长比例。
  500公里构建和谐社会落到实处
  这又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数字。
  因为对于轨道交通建设,上海老百姓耳熟能详数字是“400公里”。根据规划,到2010年,上海将建成400公里轨道交通线,形成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而在此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后5年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达到500公里左右。这意味着,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将进一步有序推进。
  出行是老百姓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今后,上海还将全面实施“公交优先”交通发展战略,并确立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主导地位。从中体现了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和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基本出发点。
  目前,上海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就业、社会保障等一系列事关民生的社会矛盾,也同样存在经济发展较快、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共性问题。而更加注重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逐步解决人民群众生活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正成为上海今后5年工作的重点。
  此外,报告还提出,今后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之内,享受廉租住房制度的家庭数新增10万户左右等重要民生指标。其核心是,发展要真正让群众得实惠,让城乡人民共享共建美好和谐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上海未来5年发展坐标的一条关键轴线,也是城市发展的目标与归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