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人性化、人情化、生态化办公 第四代写字楼亮相申城
最新的市场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上海写字楼数量较上季度上升了0.7%,空置率仅为4.9%。日前从在沪举行的第四代办公楼发展论坛中传出信息,随着外资机构的不断涌入,上海写字楼经济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甲级办公楼的租金在2010年前将保持上涨趋势,写字楼物业将面临新的重组和功能升级。
近期,代表当今世界写字楼物业最新发展趋势的、以“人性化、人情化、生态化办公”为核心内涵的第四代办公楼已经亮相申城。专家预测,这一追求新一代高品质的“写字楼模式”将成为未来上海办公楼市场的发展方向。
写字楼升级换代
上海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出现写字楼物业,至今已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代写字楼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联谊大厦就是其中的代表。此类写字楼基本功能简单,在内部空间灵活分割、绿色环保、智能化设计方面有很大欠缺。第二代写字楼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除了满足功能需求之外,内部空间开始针对客户需求灵活分割,智能化水准有所提升。梅龙镇广场等是该时期的代表。到本世纪初,第三代写字楼开始考虑以客户的贴身需求为导向,加入生态环保办公理念,提高舒适度,加大智能化设施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已能达到与国际对接的水平,恒隆广场一期、香港广场等成为“标杆”。
而目前已经浮出水面的所谓第四代写字楼,在第三代的功能基础上,强调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旨在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商务平台,提倡人性化的沟通与交流,注重办公空间对企业文化和员工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引导智能化向国际水准看齐,强化绿色环保办公理念,提供更多舒适共享交流空间,从而达到国际化商务办公的标准。
甲级写字楼紧缺
上海的甲级写字楼市场依然需求旺盛。办公楼市场分析专家陈立民表示,上海的中央商务区成规模的有两片,一是浦东陆家嘴区域,另一是浦西南京路、淮海路、常德路、西藏路区域。这些区域的特点是酒店多,商场多,餐饮设施充足,交通非常便利。目前,这些区域的甲级写字楼相当紧俏。
根据统计,上海现有的甲级办公楼面积大约在300万平方米左右,与纽约的3500万平方米和东京的4200万平方米相比,还有不小的发展空间。而第四代办公楼发展还刚刚萌芽,未来潜力很大。
已经建成的第四代写字楼――静安阳光企业中心在未立项前也曾作过调查,静安发展哪一种产业最好呢?调查发现,静安去年52.6%的税收源于“楼宇经济”,它是由50栋办公楼宇的经营所提供,数字相当可观。根据静安区的“十一五”规划,目前静安区共有办公楼宇240万平方米,“十一五”期间还要建设200万平方米。原有的静安南部已经没法容纳,所以这个200万平方米的办公楼宇将向北部延伸,与南部一起组成一个规模可观的办公楼宇群,其中将有相当数量的甲级办公楼。
写字楼选址全域化
由于世博会临近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上海写字楼将迎来一次更大的发展机遇,但专家认为,发展写字楼市场一定要有前瞻性和良好的统一规划。
上海方方地产咨询机构首席咨询师胡宗亘指出,办公楼项目的选址已全域化。所谓全域化就是市中心有,外围一带也有。现在不仅在五角场、西站、张江、江桥,甚至更远的地方都出现了大量的办公楼物业。而第四代写字楼的发展不仅需要在规划设计、建筑形象、空间效率、智能配置、能源利用、经济营运、健康环保等方面都拥有前瞻性,而且还要与国际商务办公环境接轨,满足全球化时代跨国企业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