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日前,黄浦区外来务工者集中居住的和安公寓完成了消防喷淋安装。约400米长的喷淋装置覆盖了公寓的走道和厨房,当外部温度达到68摄氏度,喷淋装置就会自动向高温点喷水灭火。管理员杨金祥说,公寓完成改建后,各类事故和案件的发生率为零,“这次的消防喷淋设施,又加了一道平安闸。”
这幢坐落在小东门老式居民区中的4层楼砖房,是一家印刷厂的闲置仓库。社区干部介绍,老厂房闲置后,一部分辟为交易市场、浴室、游戏机房;一部分也曾进行出租。但由于缺乏统一管理,二房东、群租等现象时有发生。而部分房客在室内使用液化气、乱拉乱接电线,又造成治安消防隐患。今年年初,此处完成综合改建,成为来沪人员集中居住地。
沿着约3米宽的楼道,走进修葺一新的公寓,除了一楼作为标准化菜场,从二楼到四楼,全部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用房。3层楼建筑面积共2200平方米,被分割成75间房,可供225人入住。现在已有213名来沪人员在此安家,其中大部分是在楼下菜场设摊的外来人员,还有不少是原本住在周边居民区的来沪务工者。
老家江西的崔阿姨和丈夫两人住在公寓2楼,近20平方米的房间,放着一张梳妆台、一张双人床和几口箱子后仍绰绰有余。崔阿姨说,每个楼层都有6个公用厨房和一套男女卫生间,浴室和活动室则在楼下。楼道中,灭火器、应急灯、安全出口指示灯等消防安全设施也一应俱全。“老乡都羡慕我们这里,每月租金300多元,也基本能承受。”
公寓还建立了物业管理制度,每家每户都形成一份居住档案,方便对租房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同时,在二楼入口处还设立门岗,进行24小时的值班巡查制度,并实施来访人员的登记手续,让居住者放心。区综治办主任周永淦表示,黄浦区区域内,有近10万来沪人员,其中4万人由用工单位提供宿舍,另外6万人则需要自行寻觅落脚点。中心城区房屋资源紧张、租赁费高等各种原因,造成外来人员的“群租蜗居”,为城市管理和社区安全带来隐患。老厂房翻新成为新上海人的新住处,为外来务工者在中心城区居住难这一问题的破解,提供一种探索。
据介绍,黄浦区可供综合开发利用的老厂房现共40多处,这些老厂房空间大,地段好,基本设施也一应俱全,除了进行商业开发外,完全能够为外来人口居住提供场地条件。区综治办表示,在和安公寓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黄浦区现已出资对10处老厂房进行改造,其中的2到3处,有望成为更多新上海人的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