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蓄水坝全面竣工 大金湖告别旅游“枯水期”(图)

来自:www.fjta.com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09



图片来源:福建日报

  4月12日,一道壮观的瀑布从海拔268米的泰宁金湖风洞低水位蓄水坝顶奔腾飞泻而下,发出雷鸣般的声响,与坝区持续的掌声、欢呼声交相辉映,共庆风洞蓄水坝全面竣工蓄水,也在向世人宣告:多年困扰泰宁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快速发展的水位瓶颈彻底破除,大金湖从此告别枯水期!

  大金湖不能没有水

  大金湖是泰宁世界地质公园的主要景区,金湖旅游因水而成,因水而美,水上丹霞已成为金字招牌。 
   
  金湖所在的池潭水库是闽江流域梯级电站源头调节水库,发电效益巨大,加上其隶属中央企业,一年中必定存在长达近半年的腾库枯水期,受其影响,水位也就直接关联着金湖旅游的兴衰。这些年,为了规避水位的不良影响,泰宁先后开发了上清溪、寨下大峡谷、泰宁古城、红军街等一系列自然、人文的旅游景区景点。但由于金湖旅游资源禀赋的独特性,加之是泰宁最早开发的景区,客源市场已对金湖品牌形成了心理认同,因而什么时候金湖丰水,泰宁旅游就兴旺,什么时候金湖枯水,泰宁旅游就萧条。泰宁旅游的20年,也就是在金湖水位的枯与丰中起起落落的20年。 
   
  金湖每年3-5个月的枯水期不仅影响了泰宁旅游业持续经营,也在客源市场上产生了负面效应,给旅游这个泰宁的生命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泰宁县干部群众深切地感受到:没有水的金湖不是真正的金湖,没有金湖的泰宁旅游是不完整的,泰宁旅游不能抛弃大金湖,大金湖不能没有水! 
   
  聚智集力建大坝

  如何让大金湖告别枯水期?有关专家提出,在金湖景区内最窄口处的风洞建设蓄水坝是解决金湖常年稳定水位最理想的方案。 
   
  2003年10月8日,备受泰宁县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人民群众关心、被称为泰宁“天字一号工程”的风洞低水位蓄水坝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由于每年只有不到100天的适宜施工期,且大多在冬季,因此从开工建设起,工程队便抢时夺秒,日夜兼程,他们战严寒,冒风雪,抢抓进度,连每年的春节都在大坝上度过;县主要领导每周定期现场办公,并把随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困难作为第一要务;全县各界人士也时刻牵挂着大坝的建设,每天都有群众自发前往大坝慰问工人,了解进度,并涌现出许多感人的故事。 
   
  2004年2月2日雨夜9时,突发的洪水让大坝围堰出现了险情,县领导接到告急电话后,火速赶往施工现场;县民兵应急分队,武警大队、武警中队、消防队、县人武部干部职工30余人迅速集结;许多干部群众闻讯后,自发奔赴抢险一线。 
   
  当时气温接近零度,100多名抢险人员一到现场,便投入战斗,争分夺秒抢搬设备。他们肩扛手托,硬是从河底的泥泞中把数百公斤重的搅拌机、抽水机等设备搬上岸来。曾祥辉等县领导一边指挥人员抢险,一边协助抢险队员搬沙袋堵缺口。施工现场到处是淤泥,他们的裤腿、衣服都沾满了泥浆。 
   
  3个多小时过去了,当重要设备都抢上安全地带,人员都安全上岸后,已是次日凌晨1时15分…… 
   
  经过三个枯水期360天的苦战,泰宁县克服了资金短缺、恶劣的冰霜雨雪天气、金湖湖底及两岸地形复杂及地质差等重重困难,共开挖土石方10万多立方米,砼浇筑3万多立方米,完成固结、帷幕钻孔灌浆达8000多米,总投资2600万元,海拔268米的风洞蓄水坝于2008年4月11日竣工,比原计划(480天)提前120天完成了建设任务。 
   
  水上丹霞永驻大金湖

  目前,高33米、长150米、坝顶宽3.5米的风洞蓄水坝上游已形成296万平方米的水域面积及1350万立方米的库容,其水面覆盖了甘露岩、大赤壁、陆上一线天等金湖的主要水上丹霞胜景。从此,不分春夏秋冬、寒暑雨旱,游客都可以登临甘露岩寺聆听禅音,领略“一柱插地,不假片瓦”的精美建筑;可以深入幽深寂静鸳鸯湖,品味那“双宿双飞、至死不渝”的凄美爱情故事;可以徜徉在灿若明霞的仙寿大赤壁下,探寻“天踪灵趣、仙寿呈祥”的神秘仙迹…… 
   
  大金湖水上丹霞景观的永驻,与上清溪、寨下大峡谷、九龙潭、泰宁古城,形成独特的“水上丹霞、灵秀泰宁”景观,构成了世界地质公园“湖、溪、谷、潭、城”这个完整的旅游产品体系。
   
  风洞大坝的建成,不仅让金湖旅游从此彻底告别了枯水期,变季节性旅游为常年性旅游,并增添了一道气势磅礴的瀑布奇观;同时它还将促进金湖库区渔业发展,为改变库区面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关阅读